一位朋友,为财经频道撰稿,拜访过不下一千的创业者,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更是有机会与40位身价很高的企业家对话,其中很多人的企业都在行业中位居前列。她感觉,这些企业家背景千差万别,经历各自不同,然而有两类人稍多一些:祖上阔过的,不安分的老师。
一是祖上曾经阔过的。两种情况,一种是富二代,直接继承了产业。更多的曾经阔过,但后来衰落,物质方面的资产不多,甚至是负资产(有债务需要还)。然而,他们曾经见过长辈如何对待金钱或事业,因此在机会到来时,知道如何抓住。
例如,对于贷款这件事情。普通人觉得借钱是件很难的事情,甚至有贷款也不知如何创造更大价值,而他们,则在机会来临时,会为了扩大生产而去银行借贷。在某一时期,很多企业家就是依靠贷款,抓住机会,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二是不安分的老师。如果说前者是有前辈的直接经验可以借鉴的话,老师则更多的借鉴书本上的间接经验,因而创业道路显得更加崎岖。教师的优势与其说是知识渊博,倒不如说是求知能力强。
然而,从教师角色转型为创业者,一定要转换好心态,否则很难成功。转换的关键在于:不要在认为所有人都是可以由自己教育成功为好员工,一定要学会寻找到马上可以用的、能够创造价值的员工!
这使我有些感悟。企字的写法,是上人下止(有些牵强),从老板的角度看,企业是使用员工聪明才智的地方,员工不应该指望企业像学校一样。老板没有教导的义务。
很多大学生换工作时,理由是在目前的单位学不到东西。其实,这种想法有些荒谬:你并没有给老板交学费,一般是老板给你发工资,凭什么要期待从公司中学到东西?应该说,老板或前辈想教给你,是自己的造化,应该感恩。
那么,为什么还有同学感觉到学到了东西呢?或许,是因为这些同学有潜在的老板心态吧,会抓住任何机会充实自己。
从这位朋友提到的创业成功的两类人,个人的收获是:第一,教师要创业,一定要改掉职业病,明确自己的角色应该是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以此来实现自己的经济价值,将培育人才的想法放到应有的位置。第二,学会理财花钱,让孩子有机会看到如何对待金钱。第三,想培育出具有职业态度的工作者,应该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投入,而不是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应该说,年龄越小的受教育者,应该受到的关照越多,从事对他们进行教育的人,即幼儿园教师,收入应该最高,其后以此是小学、初中、高中老师。应该是国家出经费。第四,对这些教师而言,对他们态度行为的考察,应该重于对他们才学的期待。即他们是否具有渊博的学识、多采的才艺,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们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技能,能否耐心、细心的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