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带着吴京再一次火了,上映十天,票房29.64亿,是贺岁档的最大赢家。
“媲美好莱坞的科幻大片”、“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等等,各种影评带着溢美之词把朋友圈炸了一遍,然而,多数人看得到的是当下的爆燃和火热,看不见的之前漫长的流浪和坚持。在这坚持的人生“流浪”中,吴京们努力让自己变得越来越稀缺。
稀少是客观存在,而稀缺是整个社会的主观判断。
人这一生,拼了命也要让自己变得稀缺。
1. “奇迹”的成长
吴京选择了一条流浪之路,这条路走过,他的心态和价值观,变成社会中稀缺的存在。
吴京生于武术世家,6岁进入体校,同年训练被打断鼻梁、8岁头部缝针、9岁胳膊骨折。
14岁训练时发生意外,摔到脊椎,导致下半身瘫痪,但他每天用双手支撑着翻身,活动全身,康复阶段,用手抬着退走出第一步之后,医生又鼓励又挤兑的让他再走一步,这第二步,忍着剧痛,吴京用了半个小时走完。
带着一丝可能,吴京选择拼到最后。
从出现一丝直觉,到最后完全恢复,其中是几个月的咬牙坚持。
普通家庭一般孩子遇到一次这样的事,基本都会说别练了。能坚持下来,固然有父母的鼓励和要求,但自己的坚韧才是关键。
康复后,他选择回校继续训练。
17岁参加全国武术比赛,拿到枪术和对练冠军。从瘫痪到冠军,他用了三年时间。
堪称奇迹。
这段经历,打破了吴京的所有的优越和骄傲。
毕业之后,吴京开始梦想成为一名商人,就开了一家服装店,赚了一些小钱,但却越来越迷茫。
经历了没有方向的一段之间之后,吴京选择做演员。
他被推荐去拍《功夫小子闯情关》,从此,吴京开始在大陆小有名气,但事业一直没有跃迁式的发展。
期望自己能够突破,开创自己的动作时代,吴京选择换个更好的环境,从零开始。
2. 港漂
2003年,吴京去香港电影圈寻找机会,因为那里有当时全国最发达的电影市场和最专业的电影人,有李连杰、成龙和甄子丹等都是在香港电影中成名的武打明星,有叶伟信、袁和平等这样的经典动作片导演。
从2003年到2008年,陆陆续续在香港出演了几部电影,《杀破狼》中,和甄子丹的对打戏中,为了追求真实,棍子打断了几根,吴京的手腕被棍子打的无法抬起。2007年的《男儿本色》中,打斗中十字韧带被撕裂。这样的情况时常发生,港漂的几年,他像一个流浪的孩子一样,慢慢琢磨属于自己的路。
凭着这股敬业和执着,吴京每一步都走的很踏实,但除了一个台湾金马奖最佳男配角提名,他并没有获得足够的成绩和尊重,也没有找到创出自己别具一格的动作时代。不满足现状的吴京,开始思考,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时代。
从后来他的发展,可以看出,当时他想明白的就是,不再单单执着于武打,而是自己在电影中到底想表达什么东西,所以他选择回大陆当导演。
3. 回归
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内地,这时他的心境已经不一样,吴京思考,外国的电影中有汤姆·克鲁斯、阿诺德·施瓦辛格、史泰龙等线上线下的硬汉角色,但中国为什么就没有这么类型的男人呢?为什么我们的男演员多是花样少年的形象呢?
所以吴京要拍表现中国人爷们、责任和担当的片子,那什么类型的人最符合这个设定呢?他选择的是军人。
要演一个军人,那你就要真正胜任这个角色,这是吴京的演员信条。
我喜欢老一辈的艺术家们,他们演农民就去下乡生活半年,演武打片就真的去练武术。
吴京选择去特种部队训练18个月,就作为一个真正的士兵,和部队的人一起同吃同住同训练。在那里,他感受到了子弹从耳边呼啸而过,听到了坦克从身上面开过的轰鸣声。学习各种军事技能,格斗、潜水、跳伞、射击以及武装泅渡,创造33米的潜水记录,获得了国际三星潜水员证书。
就这样在准备了六年之后,甚至用自己的房产抵押,才凑够钱完成《战狼I》的拍摄。这部成本2700万的电影,上映之后票房达到了惊人的5.46亿元。北京文化的宋歌看完这部电影都不相信会有如此高的票房。但是观众认可,是因为吴京的家国情怀和精益求精,每一个道具,每一个动作都亲自把关,才有了更真实的感觉。
当之后的《战狼II》上映,一举拿下56亿的票房,吴京的这条路被证明是走对了。
有人说他是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号贩卖“国民精神饮料”,或许是这些人忽略了,宣扬国力和民族自豪感之所以能够引爆全国观众的情绪,就是因为中国压抑太久了,民众也压抑太久了,大家需要一种精神的宣泄和引导。
能够恰如其分的表达出大众内心的情绪,就能形成共识,而吴京,恰恰让自己和自己的电影成为了能够引导这种共识的稀缺者,所以他做到了。
试想,这种结果,几乎每个明星或者导演都想实现吧,所以,不能因为吴京做到了,就刻意的贬低,如果那样,我们真成了鲁迅笔下“看笑话的国人”。
“有人说,机会是给准备好的人预备的,我不认同,机会长什么样?何时来?怎么来?都不知道,怎么准备呢?
你只能凭自己的勇气走上去,哪怕那是一条从没有人走过的路。
机会是给那些勇于开始并且执着着坚持的人准备的。”
任何事情都有两方面,不是单单的对与错,当年吴京可以跟着袁和平导演去好莱坞发展,从做替身开始,再到武术指导,再到演员,也会受到好莱坞演员的尊重。也确实有这么做的同行,但吴京没有,他选则回内地做导演,这里有更大的可能,但是也意味着从零开始,这是吴京对于选择的理解。
什么样的价值观,决定了人选择什么样的方向。
4. 接盘“流浪”的地球
大牌演员觉得当下不是拍科幻片的时机,都不愿意参演;
特制逼真道具、场景、顶级的特效镜头使得资金快速消耗;
导演郭凡砸进了全部身家;
制片人龚格尔把自己的车卖掉;
摄影指导自己花钱买设备租给剧组用;
演员们自降片酬;
主要投资方万达影业决定撤资。
这是接触吴京之前,《流浪地球》面临的情况。
很多评论说吴京是投资界新星,从《战狼I》到《流浪地球》都是投资回报超高的操作。
资本都是逐利的,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真金白银投在一个科幻片空白的中国电影市场。
郭凡和龚格尔为流浪地球打造了自洽的世界观;
有别于欧美科幻大片且融合中国传统观念的价值观;
有完整的100年编年史;
三千多张概念图;
八千多个分镜头……
当听郭凡讲完他的四年的创作历程,吴京觉得,这人的执着和眼中的渴望像极了倾尽所有拍摄《战狼I》的自己。
于是就有了从客串、到零片酬演出、又到直接掏出6000万让拍摄得以完成,而自己也从演员变成了出品人和投资人。
“即使拍烂了,也比没人拍强,其实我们已经成功了,因为有7000人参与了这部电影的制作。未来,这7000人就是中国科幻电影的种子。”
结果是,《流浪地球》以里程碑的姿态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而在一开始,吴京就対郭凡提出了一个简单又不容易的要求。
“今天我帮助你,以后你遇到执着追求电影艺术的人,你也要帮他。”
为什么,因为这样的人太稀缺了,不仅在电影行业,各行各业都是如此。
本质在于勇于开始并且执着于坚持的人,是稀缺的,而这个现象,将永远存在。
5. 启发
人物也好,电影也罢,当我们看过之后,如果一笑了之,我们将永远在看热闹和评论的这个过程中循环下去。
所以关键是,我们个体能否从他们身上获得让我们自身成长甚至成功的启发。
第一,不停思考
心里要有一个念头,我要变得不一样,且对别人有用,或者能产出对别人有用的东西。
会思考是第一步,任何事情的独特的解决和优化方案,都存在于长时间的思考和琢磨。
第二,去做
一旦动手去做,就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该学习相关知识,立马去补,有问题解决问题,没问题就往下进行。一直保持在做,自然会越来越熟,越来越好。
第三,工作之外的关键技能
如果有稳定工作,这三点可以辅助训练,如果没稳定工作,这三点可以重点培养,用两年的时间去用心训练和打磨。只要当下开始,从来都不晚,一年又一年,听着漫长,其实很快。
这三点就是写作、投资和培训,永远稀缺的技能。
写作,就拿微信公众号来说,截至 2017 年底微信公众号已超过 1000 万个,其 中活跃账号 350 万,较 2016 年增长 14%,月活跃粉丝数为 7.97 亿,同比增长 19%。
中国14亿人,当前,文盲率在5%左右,去除半文盲的人数,12岁以下的儿童,估计有65%的人能够阅读基本的文章,也就是9亿人。2018年统计,微信月活跃量已达10亿,去除一人多号,以及不能够阅读文章的,取70%,就是7亿人的可在微信阅读的人群。如每个活跃的公众号平均有2个人来打理,就是700万人。那么就可以理解为,坚持在公众号写文章的人,占据能够阅读的人数的1%。
能把这个技能练好,依然是稀缺的存在。
投资思维是比写作更加迫切的市场需求,中国股市历史很短,也没有其他成熟的普及很广的普通人投资场合,所以这个技能,你我他都需要,后续有更详细的相关文章。
培训是学习某种技能的高级形态,是相比于自主学习更加落地的知识应用方法的传递方式。依此为目标,打磨自己,受益无穷。
追求稀缺应该是我们的一种思维常态,这会让我去寻找哪些地方、哪些领域、哪些方法能够实现稀缺,沿着这条路,你才会有越来越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