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樊登老师的书《读懂孩子的心》,其中有一个章节讲“无条件的爱有边界”,刚开始自己不是很理解,想不通如何把握其中的分寸~
晚上发生了两件事,让我对于这个边界有了一定了解,同时学会在对孩子不吼不叫的前提下如何管好孩子~
第一件事:清明节堂妹从外地回来,带了两盒拼装玩具送给大宝和侄子(姑姐的儿子),侄子还两岁都不到,根本不会玩拼装,只有大宝喜欢玩,本来姑姐说两盒都给大宝玩,不过老公说这样不好,这样会让孩子认为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能占为己有,会养成坏习惯的,我觉得他说的不错,于是就让姐夫把侄子的拼装收了起来——以上为背景~
今天晚上我在书房和老公聊天的时候,大宝来书房找我,然后就看见那个被收起来的拼装玩具,哭着喊着要玩,我不给他拿,他就自己去拿,拿了就跑到一楼去了,我追了下去,本想好好骂一骂他,让他把玩具还给他姑父(侄子送去他奶奶家了)
我突然想到了樊登老师讲的《不吼不叫》和《正面管教》两本书的内容,于是改变了自己的语气以及态度,温柔的把他抱起来,慢慢的和他讲道理,期间不管他说什么都温柔有界限的回应他,并亲了亲他的额头~
经过十来分钟的安抚,他平静下来了,也不吵着要那套拼装玩具了,跟我说他只是看看说明书是怎么拼的,就这样看了一阵就把玩具还给他姑父了~
第二件事:吃晚餐的时候,他正在玩我的手机,他就说他不吃了肚子不饿(这是他的惯用语,只要玩着喜欢的东西就不会自觉的来吃饭),我当时想着中午出去逛街时他才吃了一根火腿肠,回家又吃了一盒薯片肚子应该不饿,我就没有强迫他来吃饭(这是背景)~
他把拼装玩具还给他姑父后,他就说他肚子饿了,想吃方便面,我没说话,他就说他不吃方便面了,要吃燕麦片~
本来想给他烫燕麦片的,后来想想,趁着他爷爷奶奶不在家,好好的饿他一顿(原因嘛大家都懂的),我就说不行,不好好吃饭就饿着吧,他就哭了,而且是那种楚楚可怜的那种,我看着就烦,我就生气的上楼来了~
他边哭边追着我上楼来,他还越哭越伤心,口里还说‘妈妈,你做错事情了,你不能这样做’,我本来是在晒衣服,听到他这样说更生气了,不过这一次我也是温柔的和他讲话,并且照着老师说的开启了“真正无条件爱的语言模式”
搂着他,回应他的爱,温柔的告诉他,这是他应该接受的惩罚,我是不会给他烫燕麦片的,要是饿不住,就去喝点水或者去床上睡觉,等明天早上醒来就可以吃早餐了~
就这样跟我消磨了十多分钟,期间还协助我把房间收拾整齐,最后他不仅知道错了,还请求我的原谅,说以后都不会这样了,不过还是让我给他烫燕麦片~
我依然坚持我的原则,最后他说,他要赶紧睡觉,等睡醒了就让我给他煮早餐吃,我忙于洗漱,就没管他,等我弄好,他已经不情愿的睡着了~
通过上面两件事,我明白一个道理,孩子哭闹时的自己的吼叫是无用的,甚至会激发更多的矛盾,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有可能产生新的问题,前段时间我就是这样做的,每次都是打他一顿,然后自己被气哭了来收场,与教育的本质南辕北辙~
这几天呢我开始使用《正面管教》里的方法,效果呢时好时坏,但是自己再也没被气哭了,今天晚上这样温柔且有界限的方式是第一次使用,效果还是不错的,虽然期间浪费了不少的口水,但至少目的达到了,至于长远的效果还要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