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陈同学打篮球时受伤,导致脚踝处骨折。周一看着打着膏板寸步难移的陈同学,我特意将教室后的办公桌旁收拾了一下,放张课桌安排他坐在我旁边,方便他出入的同时也方便我照顾他。
但这一周下来,我发现是我多虑了,根本就不用我照顾。一下课,狄同学、查同学、朱同学、赵同学……都会围到他桌前,问他是否需要去卫生间,然后就架着他前去;周一换座位时,小组同学毫不犹豫地选择坐到最后一排,只为陈同学拿书方便,小组合作时讨论问题方便;两个同桌司同学和马同学每天都不厌其烦地为他拿书找卷子递书本交作业等等,有时连一个眼神一个字的交流都不需要,就会为陈同学送去精准的服务,真的是把同桌放在了心上,时时刻刻都记着他。路过时顺手帮他接水的;嘘寒问暖问他伤势恢复怎样的;看病耽误落下的功课问他是否理解的……这些同学太多,我已不能准确的说出每位同学的名字了。
这些也只是我看到的一部分情景。要知道这一次我并没有在班级内发出帮助陈同学的倡议,也并没有在全班同学面前说起过陈同学受伤一事,这些行为都是同学们自发的,所以才让大家很感动:
陈同学自己这样说:“受伤导致活动不便,心情也有些郁闷,但同学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让我发自内心的感动!” 聂同学在周记中这样说:“通过陈同学受伤一事发现很多平时没什么交集的同学也会主动去帮助他,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我们是一个团结友爱温暖和谐的大家庭!”杨同学是中途转入我班的,他说:“来到和美四班已经快一年了,好像没有一起同学间争吵地面红耳赤的事件,即便有些矛盾也都能很快地化解,很多同学都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度量,让我感受到了和与美精神文化的内涵。”
这些让我也感觉很温暖。我们班的班名叫和美四班,这两年来在班级管理中我也一致在打造“和”系列文化和“美”系列文化,正面引导生生关系。从这件事中我觉得我们的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也算走进同学内心小有成效。
如果我们的教育,能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做一个发光发热的人,发自内心地将温暖传递给身边的同学、老师、朋友、家人、同胞,有一颗向善向美的心,是不是也是某种程度上的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