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大兴务实之风,抓好调查研究,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把工作抓实、基础打实、步子迈实,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温度”“准度”“力度”,用好我们党的“传家宝”,真正让调查研究见行见效。
调查研究要有“温度”。“民之所思,我之所忧”。调查研究是听民意、知民情、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的重要方法。只有将调查研究的“镜头”多对准基层,把基层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了解到位、掌握到位,才能真正把群众的呼声反映上来、把群众的疑惑解决好,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广大党员干部要站稳人民立场,把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作为调研重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正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要带着感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进行调查研究,面对面、心交心,引导群众“七嘴八舌”打开“话匣子”,听到群众心里话,站在群众的立场发现问题,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提出的解决措施才有温度,出台的政策才更合民意。
调查研究要有“准度”。“准”,就是要善于分析矛盾、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性的东西。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那些搞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的“蜻蜓点水式”调研,“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的“悬浮式”调研,“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的“作秀式”调研,与调研的本意大相径庭,注定是走不进群众心里,得不到真实反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广大党员干部要到一线去、到基层去、到现场去,综合采取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发放、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深入田间地头多看看、走进背街小巷多瞧瞧、去到百姓家里多唠唠,确保调查研究调得准、走得深、研得透、沉得下,读懂群众真实想法、获得第一手资料,全面、准确地掌握情况,真正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对策。
调查研究要有“力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解决问题是调查研究质量和成效的最终体现。调研不是一场放松身心的旅行,而是一场绞尽脑汁的“考试”,考卷上是一道道民生题,需要我们在不停探索中给出答案。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对调查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细致剖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整改指导意见,拿出“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坚持立行立改。对于短时间不能够解决的,要持续推进的,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再好的调查研究成果,如果不转化运用,就是一纸空文。对已经形成举措、落实落地的成果,还需要及时跟踪评估,视情况调整优化;对于已经在实践中得到证实的、成效较好的、可复制推广的成果,还要及时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措施,真正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实际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