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研修,花开半夏
——“国培计划(2022)”——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县级团队专题研修项目学习心得体会
非常荣幸参加了本次高规格的国培研修,疫情三年以来,这是第一次参加线下的研修活动,与线上学习不同的是与授课老师可以面对面交流,当场解答。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的出台,诞生了很多新生名词,如:大任务、大情境、大单元等,对于部编版教材、“大单元教学”以及平时在教学中的诸多困惑,在本次培训中都得以释疑。在本次培训中,我有如下收获:
一、转变角色,向培训者探索
在以往的培训中,我们都是以学习者的角色去听课,而这次的培训却是作为未来培训者的角色去学习。作为一名听课者角色,做起来非常简单,只要做好笔记,然后慢慢内化,再运用到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就可以了,而这次培训,却是实打实的干货满满。试想,如果真的让我们去做一场专题讲座,我们还是要打问号的。尽管以前有过做专题讲座为数不多的经验,但从语文专业角度来讲,自己还缺乏得很多。
专题讲座能力,体现着一名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理论高度,而对于这两点,我对于自己还没有足够的信心。看到一线教师能潇洒自如的做讲座,他们讲课那神采奕奕的样子,看了着实令人羡慕,而后又有些蠢蠢欲动,但回到现实中,似乎又找不到切合自己的主体,为此颇为苦恼。未来,无论县上需要我们去做讲座,还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我们都需要挑战自己。
因为,一个人虽然可以走得很远,一群人却能走得更久,况且清涧教育,我们这群人,还是中坚力量,也许,这就是本次团队研修的重要意义。
二、课程内容丰富,讲师风趣幽默
在本次长达10天的培训中,课程内容设置相当丰富,有师德师
风、学科内容方面的,也有信息技术方面的,更有教师培训项目的内容,而学科内容又具体到了学段、学科范畴,内容有整体,有部分,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讲师们授课方式风趣幽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常瑾老师的《教师培训项目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本来这是理论性极高的一门课程,想着听起来会有些枯燥乏味,但在常老师的高度提炼下,与当下教育教学结合,让我们听得明白,学得彻底,从而在课程结束的时候,以小组的形式,高效完成了一份教师培训项目方案的设计。
杨泳老师的《新征程 新师德 新作为》师德师风讲座,让我们再一次重新认识到了教师职责的重要性。教师肩负着学生的未来,当下的学生心理素质脆弱,学生心理的发展,是我们教师必须要关注的重要话题,杨老师的讲座让我们学会了智慧的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学生心理,让其在学业上得到最大发展。
赵精兵老师的《潜能激活与现代教学艺术》,更是让我们从中受益,学会激活自己的潜能。在赵老师的讲解中,也让我们见识到了“疯子般”的授课方式,幽默的语言风格,不一样的授课方式,让炎热的夏季注入一股凉风,赵老师以身示范,这就是对教育的最大热爱。
仲维建老师的《新课标视域下单元整体教学组织与实施》讲座,让我们对新课标、大单元等新名词有了清晰的认识,并且通过实践,设计出属于自己认识范畴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每一位老师除了在专业知识上值得我们学习外,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们的严谨的专业态度和深厚的学术底蕴。未来,我们也将要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和发展自己。
三、学员好学,榜样引领
在炎热的夏季培训,我想学员的热情不会太高,但这批学员大多
教研员和省、市、县教学能手以及教学骨干。可以说,在平时,他们大多已经成为了专业领域的引领者,看到他们谦虚好学的态度,真是让人感动。他们从没有迟到或者早退,对于每一位授课的老师,除了上课专心听讲、认真笔记外,连下课时间都见缝插针的找老师答疑解惑,学习热情高涨,讨论观点新颖,真是高手群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培训虽然结束,但是带给我的反思和促进是长久的。通过这次培训,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短板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专家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无不起着重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这次培训,让我在专业领域有了新的努力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尽快把新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和育人水平。
2023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