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今年暑假,我回到了做教师第一站——“横龙中心小学”,看到了那棵见证我成长的那棵大樟树,这棵大树,无论寒冬酷暑、风霜雪雨,始终郁郁葱葱、苍翠欲滴,用绿色带给师生优美绿光和希望。也正是在这棵树下,老前辈李校长意味深长地告诉我:香樟朴素、平凡,却演绎着向上、无私的情怀,正是对我们安福樟乡教育工作者最好的诠释。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为了让每一个孩子能更好地认识香樟,感受香樟文化,学习香樟精神。我在班上开展了“蓬勃香樟,赋能福地”的主题教育活动。
劳技课上,我们一起在校园里种下香樟。一株小小的香樟树被栽种到泥土里,历经多少风雨,才能茁壮成长啊!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香樟的成长历程和用途,科技活动时,我们来到安福县竹江香樟园进行研学。在香樟园,我和孩子们一起观察香樟、记录香樟,了解了香樟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在乡村振兴农民合作社樟乡天然冰片厂的厂房中,我们见证了提炼天然冰片的奇迹,感受到了科技的发达和香樟给家乡经济腾飞带来巨大效益(这个地方补充学生发言)。回到学校孩子们将自己的研学过程写成香樟研究报告,并总结出“朴实沉稳、坚韧不拔、博大精深、无私奉献”的香樟精神。
宋代诗人舒岳祥的《香樟树》可谓赋于香樟树鲜活的情感和生命力,“樛枝平地虬龙走,高干半空风雨寒。春来片片流红叶,谁与题诗放下滩。”既张扬了樟树坚韧不拔敢于凌空高歌的个性,又道出了樟树生于斯长于斯修成的不朽的灵魂。课余我也孩子们一起写诗作画赞美香樟,诗画中题字配画,既活跃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又营造了校园文化氛围,让香樟精神潜移默化地育人育才,造骨铸魂。
香樟树下,我和孩子们一起,沐浴樟香,共同成长,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