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少年的你》看完了,一开始压抑的镜头让我有点排斥,直到小北和陈念相识,我才察觉出一丝温暖。
或许人就是群居动物,一个人的时候,难免少了相互依偎的温度。陈念在人世间孤独无依地飘荡许久之后,上帝终于为她的遭遇感到怜悯,派小北来了,来到陈念的身边,从此,两个孤独的人,变成了一对相濡以沫的鱼,开始了他们历险。
戏里的反派叫魏莱,一个长相清秀的女生,浅浅一笑,看起来纯真无害,心里实则装着最恶毒的想法。
她擅长挑起事端,眼里容不得沙子,对那些同样长得好看成绩好的女生,绝对不会手下留情,拉着几个所谓的“姐妹”,泼脏水、厕所殴打、扒衣服、揪头发、拦路围攻,我真的难以想象一个花季少女会有这么暴力、穷凶恶极的手段。
每个孩子的性格跟原生家庭有很强的关联,我以为,魏莱家可能也存在暴力现象。后来警察去他们家采访,警察问她妈妈:校园有一个女生自杀了,有同学说可能是因为你女儿的欺凌,你对女儿的行为了解吗?
妈妈的回答一直在淡化女儿的所作所为,还把责任归到学校、自杀女生的家庭、心理素质。一个没有同理心的、冷酷的妈妈,魏莱跟她真像。
魏莱的爸爸因为她没有考上好大学,长时间没有和魏莱说话,也就是冷暴力,也许魏莱的暴力行为,就是从父亲那里受到的压力的释放。
陈念是戏里的女主角,她善良孝顺,看似柔弱其实内心坚强,身在井隅,心向星光。
她总是会崩溃会泪流不止,但是她始终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没有一刻动摇。
魏莱把她推下楼梯,在她放学回家的路上拦赌殴打,给她的椅子倒酱油,联合一群男男女女,扒她衣服拍视频。陈念遭受这些校园欺凌的时候,会害怕,会闪躲,但不会服输,不会低头,她心里只有一件事,就是好好高考去北京!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挡她的奋斗的脚步。
遇到小北,陈念本来觉得是个危险的小混混,但被欺负得不敢回家时,她发现只有他可以保护自己,她主动找到他。从此陈念上学、放学不再是一个人,身后不远处总有人在默默跟着。
最后,魏莱死了,是陈念失手推下阶梯摔死的。小北为陈念背上了杀人的罪名,被警察发现了端倪,极力劝陈念自首。
当时,陈念已经知道了高考成绩,超过一本线好几十分,前途一片光明,北京触手可及。她看到成绩的那一刻,有惊喜,但更多的是心慌。 妈妈抱着她喜极而泣,她却笑不出来。她知道,有一个人为她默默背上了罪名,才会换来她的成功。
警察找上门来,为了点醒陈念,骗她说,小北的判决结果出来了,死刑。陈念一直以来伪装的冷漠,终于撑不住了。
瞬间情绪崩溃,一边推搡着警察一边嚎啕大哭,控诉他们为什么不肯放过小北,为什么差一点就可以脱离苦海实现梦想了,都不肯放过他们。言语间已经承认,魏莱的死和她有关。
陈念终于知道了,自己不能迈过这个坎,她不能让小北为她背上罪名,而自己去北京追逐理想。她去拘留所探望小北,两人坐下来,面对面,可谁也没说话,相互看着,看着看着,眼泪就下来了。
这个相对流泪的场景,很感人,我深切的感受到他们相互守护的情意,他们历经痛苦之后的释然,他们坦然的赤诚之心,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点滴散发着少年的纯真。
看过两部校园欺凌的电影了,第一部是《悲伤逆流成河》,小四导演的,剧中的任敏,一个看似倔强而内心敏感的女孩,跟陈念不一样。她们都遭受了校园欺凌,可怕的暴力,污蔑性的流言,同学的排斥和嘲笑······我看完都很痛心,也有点庆幸。
我的校园生活很简单,家——学校两点一线,三好学生,只跟同样的乖乖女生做朋友。虽然亲眼见过校园里的打架斗殴,我作为局外人,觉得这只是男生的简单粗暴,甚至有点傻气,觉得他们太不成熟。
有一回,打架的小混混有点嚣张,一群人直接在广播室的门口围殴一个人,正是放学时间,人来人往的同学有驻足观望的、有快步闪过的,就是没有劝架的。
我看见校领导就在不远处,他也选择无视,装作检查黑板报。我心里充满鄙视,但立刻又想到自己的懦弱,也觉得没资格鄙视别人。
心情复杂地跑出校门口等车,忽然那群混混从我身后跑过,拿着长长的刀子,跳上早已等在路边的摩托车,飞速逃走。校门口拥挤的人群,竟让他们轻易流窜。
随后学校的保安和领导装模作样地跑出校门口张望,看起来像追不上混混而懊恼,然而······
对暴力的冷漠,我早就看过,但我也不会怪,毕竟当歹徒手持凶器,去阻拦的人很难全身而退。趋利避害,人之本性。但是明明畏畏缩缩,却偏要伪装自己力不能及,真让人倒胃口。为人师表,却如此虚伪,希望他不要将这些不良的品行教给学生。
除了这件事,我12年的校园生活,安全地、简单地、快乐地度过,想起遭受校园欺凌的任敏和陈念,我忽然很感激这12年来,老师、同学的爱护,感激学校为我创造的美好环境。
回想起来,小学、初中、高中,或许有痛苦,但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忆。小学的矮个子语文老师,还有胖胖的同桌;初中的魔鬼班主任,还有成绩不好但心态超好的同桌,高中可爱的班主任、地理老师,还有一群相爱相杀的舍友。这是我人生中宝贵的、不可遗忘的美好时光。
相比陈念、任敏,少年的我,遇见了可爱的你们,真幸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