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打开《打造以学习为中心的新课堂》这本书,里面满满是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今天又了解了一种新的教学理论——支架式教学。
1、什么是支架
“支架”亦作“脚手架”,是建筑行业的专业术语。在修建或者装饰建筑物时,工人们需要上下或者来回移动,为了保障安全为施工提供便利、尤其是修建建筑物的高处部分时,他们会使用建筑材料搭建临时性的平台或者框架、提供智时的支持。一旦施工完成,建筑物建好之后,这种支架完成了它的使命、就可以完全搬掉了。
2.什么是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基于结构主义理论的重要教学方法。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的有关文件给支架式教学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理解知识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能帮助学习者对问题进一步理解,为此,要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人。”它强调教学应为学习者建构理解知识的概念框架,它通过提供一套适当的概念支架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是一种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支架,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达到独立建构知识的水平。简言之,教师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转移给学生,然后撤去支架,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
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是支架式教学思想的来源。他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两个水平:儿童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是“实际发展水平”;儿童借助支架(在别人的帮助下或与同伴合作的情况下),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是“可能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就是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区域。
因此、支架式教学的意义就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习者借助支架,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支架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支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积累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释放和发挥学生的潜能,最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