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母亲经常提起我小时候做的一件糗事,每每总是勾起一连串的抱怨:“我真不该偷一下懒,还不如带着你出去呢!总也比这省事儿些。”小孩子淘气很正常,但能让大人反复唠叨的事总会有些特别。——说的是我两岁多时由于别出心裁而做的一件叫人哭笑不得的事。
现在想来,那时候的家长真是心大,要么就是社会治安太好,要么就是孩子太多都不稀罕吧!大人们出门干活,小孩儿们在家各玩各的或者一起跑出去玩都是常事,大一点儿的孩子放学后还要帮大人干活,否则就要被视为不懂事或缺家教。把一个两岁多的孩子独自留在家里半天,而且敞开着家门,一点儿也不稀奇。
两岁多的孩子应该没太多的记忆,但是,由于这件事曾被母亲反复提起,而且每次提起还都气哼哼的,并由此判定我是一个不可救药的淘气孩子。
我一片好心被冤枉无处申诉,只好常常自我反思到底错在哪里。虽然很多年过去了,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
那年初夏时节,我已经过了两岁生日,在别人和自己眼里都是大孩子了。母亲也不失时机地又挺起了大肚子,怀上了三妹。我也知道自己也快当姐姐了,得赶紧学点本事帮大人做事才好。
母亲是那个年代少有的讲究人。长得好看,又有文化、有工作、吃商品粮,还精通剪裁缝纫,在那个偏远的山村没有哪个女人能比得上了,就连公社革委会主任的老婆在她面前也自惭形秽。
虽然工作和家务都很繁重,母亲仍旧尽可能地讲究生活质量。在物质十分匮乏的情况下,她总是把家里简陋的物品和大人小孩儿人的穿戴收拾得干净整齐,她一惯坚守自己的章法和套路做事,很少疏漏,也容不得别人忽略细节。所以,她一天到晚都忙忙碌碌的,从来看不见她休息。
那段时间父亲出差开会,家里只剩刚过四岁的姐姐和我还有母亲。那天应该是星期天,不然的话母亲一大早就去上班了(那时候每周只休息一天,而且经常加班开会搞运动)。吃过早饭,母亲把家里收拾干净,把我和姐姐穿戴整齐,太阳已经老高了。母亲要上街去买东西,已经四岁的姐姐可以跟着她跑前跑后帮助拿点儿东西了,我呢,走一会儿就喊累,还得叫母亲抱,可母亲已经抱不动我了,只好把我自己留在家里。
她们走后,我一个人在家百无聊赖,就搬个小板凳站上去,冲着脸盆架上方挂的镜子里那个小姑娘做鬼脸,皱皱鼻子、努努嘴吧、眨眨眼睛,各种动作做完了,再也翻不出新花样,越发无聊。低头看看脚上那干干净净的小红布鞋,身上穿的红花儿的夹袄和毛蓝的背带裤,再看镜子里那张圆圆的小脸蛋上忽闪着两只大眼睛,耳朵旁边翘着两只用红绒绳绑的小刷子……嘿!这副模样跟母亲上街肯定会招来很多人的夸赞,可母亲偏偏不带我。唉!那就找点活儿干干吧,也好等母亲回来后给她个惊喜。
可是,干点儿什么呢?家里已经被母亲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了。
嗨!有了!看门后那把铁锹,父亲用它和完做煤球的煤泥之后就一直黑黑的,也没人把它洗洗,我今天就把它洗干净吧。正好,脸盆里还有半盆水,把铁锹洗干净应该没问题。
我到门后把铁锹搬起来,又站到小板凳上,摸索了好大一会儿总算找到了合适的着力点,终于把铁锹掉了个头——锹头朝上了,然后再让它倾斜,再倾斜,终于放到水盆里了,盆里的水很快就变得黑乎乎了,可是铁锹依然很脏,怎么办呢?环顾四周,有了!旁边那口缸里还有半缸水呢,是昨天母亲请食堂的老张伯帮忙从井里挑来的(那时候还没有自来水,挑水都得走很远),早晨还用它烧饭洗脸呢。
我费了好大劲把铁锹放稳,爬下小板凳,再把小板凳搬到水缸边上,把铁锹搬过来靠稳了,再爬到小板凳上,刚好能趴在缸沿上看到缸里半缸清水和自己的小影子。好啦,影子已经在镜子里欣赏过了,抓紧时间干活吧!
不知道当时是怎么把铁锹弄进缸里的(估计会用到杠杆原理,两岁多的小孩儿哪儿有那么大力气?哈哈!),手是肯定够不到水,也没敢勉强去够缸里的水,当时我是否具备那样的安全意识不得而知。想象一下,假如我真的使劲去够缸里的水一头栽进水缸的话,今天的这篇文字就没人写了——毕竟是个两岁多的孩子,一头栽进去肯定会溺死无疑。
我用尽全身力气把铁锹在水缸里搅动,铁锹上的污垢越来越少了,哈!铁锹变得锃亮了——这可是我的劳动成果呀!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不顾缸里的水有多脏,也不顾夯土的黄泥地面被我弄得泥泞不堪,更不顾花猫一样的小脸儿和浑身上下又是泥又是水的,我用尽最后的力气把费尽千辛万苦洗干净的铁锹从水缸里捞出来,将锹头朝上靠在门上,好让母亲回来后一眼就看到,又把小板凳搬到门口,端端正正坐在上面等着母亲回来夸奖我的丰功伟绩呢!
刚刚还干干净净的的小孩儿变成了小泥猴儿,半缸清水变成了黑泥汤,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屋子变得泥里水里乱七八糟……可想而知,母亲回来后看到这一切会是什么感受。——还要给我换洗衣服,还要收拾屋子,还要马上打发我和姐姐饥肠辘辘的肚子,更可气的是要彻底清洗水缸,还得请人到好远的地方去挑水,况且,她那时正挺着个大肚子,连弯腰都很费力。现在想来,换作现在的宝妈遇到这种情况,估计都得抑郁了。
母亲回来后对我的劳动成果是什么评价呢?当时的情况我已经不记得了,反正先拎起来照屁股上打两巴掌再吼几嗓子应该是常规操作。并从怀疑自己是否生了个傻孩子。
我反思的结果呢也时常更新。最初,我认定自己是一个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母亲的反应对我太不公平了;等后来我也有了孩子,总有很多事情让我手忙脚乱,我深深理解母亲在那种情况发多大火都是正常的;我的孩子大一些之后,我又有了新的看法,认为做家长的对待孩子的行为不能武断地下结论,应该多一些耐心,弄清楚孩子这样做的本意所在,引导他们对客观事物做出正确判断,否则,会在不经意中扼杀孩子勤劳善良的天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年纪越来越大了对小孩子越来越溺爱,觉得小孩儿为了讨得大人欢心做错点儿事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大人也常常好心办坏事儿呢!凡是无心都不为过。
人这辈子不知都要干多少出力不讨好的事。其实,好与坏有时又很难定论,每个人的思维方法不同,出发点不同,看事物的角度不同,衡量事物的标准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也不会一样,所以呢,遇事多换位思考、多调查了解、多沟通交流、多听不同意见还是很有必要的,切不可管中窥豹妄下结论。
小孩子也是有自己想法的,只是往往会被大人们忽略罢了。大人们做惯了大人,早已忘了自己也曾是小孩儿,自己也曾做过不少糗事。在小孩儿面前大人是绝对强势,有几个会在意孩子的小心思?大人们遇到事情大多会以惯性思维认定小孩子是瞎胡闹乱淘气难管教,不问青红皂白先教训一通了事。岂不知这样会伤了孩子的心,让孩子产生自我怀疑、自卑、自闭的不良情绪,甚至摒弃原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走向反面。多数孩子的逆反心理最初都是从被冤枉被误解生出来的。
大人们遇到事情多把孩子朝好处想想,多注意孩子的优点,理解孩子的缺点,引导孩子将优点发扬光大,将缺点悄悄丢掉,让优点越来越多,毛病越来越少,岂不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