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教育行走,一起写吧”这一活动的我,在2021年12月的精品文写作上是不合格的。
先不说写的质量如何,连数量都没有按时完成。
究其原因,最根本的还是惰性使然。月首,无所谓,时间早着呢。到了中旬,虽时常挂念,却未动笔。拖到下旬,慌了,写了一点,没感觉,居然想不了了之。
这2022年一月又要写了,才想起以前的账,这几日,反省着,还是要去完成才行。
对于本年度首篇“精品”文,我已早做了准备,头脑中已有了构思,在这剩下的不多的日子里,争取尽快完成。不敢奢谈精品,数量还是要保证。
二一年,有哪些事情值得一谈呢?说句大实话,教师这个职业,普普通通,按部就班,仿佛不断重复着同一件事,似乎真没啥讲的。但,我认真梳理了一下,还是有值得记忆回味的地方。
上半年,送走了和我相处了两年的学生,他们六年级毕业了,即将奔赴新的学校。
为什么是两年呢?我是在他们五年级时与他们相遇的是。短短两年,我给了他们什么影响呢?
第一天,提出了写日记的要求。虽然他们颇有微词,然老师之意不可违,他们还是去做了,并坚持了下来(适当的压力是必须的)。
对于写日记,我有自己的思考,要求他们写自己的所闻所思,不假打,务求真实。还要求他们,尽力写得多一些(当然,可长可短),还要给自己的日记写上名字。
对于他们写的,并非置之不理,而是坚持每日阅读,批改。这里的批改坚持原作本意,只作锦上添花。每日,都要抽一些时间,对他们所写予以表扬。个别问题,个别解决。普遍问题,集中讲解。表扬,能激发士气,为写注入不懈的动力。解决问题,不仅仅与日记有关,实则是为习作发力。
习作采取周记的方式,一周一篇,除字数外,其他一律不作要求,自由自在地写,随心所欲地发挥。条条框框少了,学生反而能写了。我手写我心,只要能想,自然会写。
读写是密不可分的。写是出口,读是吸纳。课外阅读,真不好把握。
喜欢阅读的孩子,在哪里都要读书。不喜欢的,离开老师,样子也不会装一装。故,每周挤出一节课的时间,自由阅读,安静,专注地自由阅读。农村孩子,书籍来源少,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全面参与他们的自由阅读。借哪些书,读多少书,给予充分指导。
学校要求,不得将书携带出校园。亲自担保,只要你愿意阅读。
读后讲故事,写心得,开展各种活动,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
温儒敏教授讲过,老师要做读书的种子。事实上,我也是这样做的。他们读书,我也在读书,期待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除却读写,古诗词的积累也纳入了课堂。每周一节古诗词诵读。记得最先和他们一起诵读的是诸葛亮的《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学生能朗朗上口,我亦能也。
学生毕业了,离开了。欣慰的是,他们基本上都能写,哪怕最不能写的那一两个,我也给了他们足够的信心。读写的种子已在他们心中发芽生根。一位六年级上期转学的孩子,微信上对我说,一定会坚持写下去。
学生上中学半年了,他们是否沦陷在刷题的汪洋中,不可知也。唯愿他们还能坚持自我,将读写坚持下去。唉,没有人欣赏的读写之路,更是坎坷,他们真难坚持吗?
这些,鞭长莫及,管不着了,做好当下才是根本。这不,二一年秋,接手了一年级,一群六七岁的孩子。如何将他们引上读写之路呢?于我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拼音教学是下了功夫的。拼音是识字的工具,学好拼音,才能为尽早阅读做好准备。
拼音的学习,最根本的是要去拼读。课本上的,当然要求读得来,记得住。除了这些,凡是作业涉及到的音节,皆要求学生认真去拼读。
读,要读会,还要求他们去书写字母音节。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学生这样才能熟练掌握拼音。
在学习拼音的同时,有意的扩大学生词汇量,尽可能的认字识词。
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有那么几个孩子,无论什么方法,对拼音皆不感冒。大量的认字识词,弥补了他们对音节的迟钝,为后续阅读打基础。
拼音教学结束不久,阅读纳入议事日程。书从哪里来,农村学校是个大问题。虽有图书室,但还得我亲自去筛选,要求寻找他们喜欢的拼音读物才行。
采取自由阅读的方式,可以大声自由拼读。采取上台讲故事的方式督促其认真阅读。
一本书,对他们或许太厚太长。学校订阅了《少年百科知识报》,其中有低年级版,每期必读。此报第一版是拼音故事。学生先读,然后我读。抑扬顿挫的故事,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有时还手舞足蹈。
这报纸第八版也特别有意思。上面刊载了一些小诗短文,作者无一例外全是一二年级的孩子。我读他们听,我们一起读,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羡慕,惊叹。谁能说,这没有示范引领的作用呢?
尝试着,引着他们写几句话,有些孩子写得真不赖。
他们的读写,值得期待。
二一年,还有一件事值得记录。我的二宝入园了,就读于托班。每天早晨送他入园,一路欢声笑语。他喜欢幼儿园,喜欢他的老师。期末,他带回来几本书。《语言》上有儿歌,他居然能指着读出来,单个的字也能认识十几个。另外,我的二宝跟着我,读了一些短小的古诗(他还记住了一些),阅读了几十本绘本。
二一年业已逝去,不可追。二二年,一个崭新的起点,我将一如既往,带着一年级的小朋友,继续在读写之路上前行,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健康自信地成长。
二宝,也会在幼儿园及我的呵护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