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时《小欢喜》热播剧,引起了很大的热议,很多网友纷纷表示“这就是我家了”“天下的妈妈是同一个妈”。
三家中国式父母,虽然教育观念不同,但对孩子的爱如出一辙。那这三对性格迥异的父母,培养出了什么样子的孩子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严母慈父型
方家父母是典型的“虎妈猫爸”,妈妈董文洁经常被气得火冒三丈,爸爸方圆充当中间的和事佬,既安抚妻子怒火,也倾听儿子方一凡的心声,这也是十分常见的中国式家庭教育。
孩子方一凡属于被“散养型”,拥有充分宽松的成长环境,人机灵活泼、兴趣广泛,是一枚妥妥的暖男。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方一凡除了学习对什么都很感兴趣,这也导致了方一凡差点“蹲班”倒数第一也是小意思了。
但是轻松的家庭氛围、父母恩爱的亲密关系,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让方一凡从小就古灵精怪,也懂得体谅他人。无论是对父母,还是表弟林磊儿,或者对朋友,方一凡都表现得善解人意、很有同理心。
古生物学家泰亚尔曾说过:“人的一生中只有一个义务,那就是学会爱。人的一生中只有一种幸福,那就是知道爱。”在亲密和谐的家庭中长大,孩子会更有安全感,更自信,更懂得感恩,成为一个温暖有爱的人。
离异父母
乔英子处在离异家庭,妈妈宋倩和爸爸乔卫东离婚后,一手将拉扯长大,宋妈妈的生活重心围绕着乔英子转。
宋倩曾经是中学特级教师,为了能更好的照顾英子,离职做了补习老师。乔英子升上高三之后,宋倩为了她能好好学习实施了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
乔英子是“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好,却过得不开心,妈妈希望她能考上清华北大,而她想去南开大学。
为了乔英子能考上名校,宋倩从高三第一学期开始做准备:
早餐喝药膳对身体好;房间安装隔音墙不打扰学习;不给玩乐高、不能参加天文馆以免玩物丧志;跟爸爸吃饭不要超时,浪费学习时间等等。
甚至在高考誓师大会上,将乔英子许愿气球上写的梦想成为“一名航天员”划掉写了“考到700分”。
宋倩在强势和控制欲的驱使下,从不考虑英子的内心想法,而是将英子管的严严实实的。
这样的过程最终导致的归因就是:乔英子得了抑郁症,甚至情绪崩溃爬到海堤,冲妈妈喊出“我不是非要去南大,我就是想要逃离 你”的话。
这种畸形的爱密不透风,将孩子管的喘不过气,但孩子并不会因此感谢母亲,因为母亲的这种爱将孩子的成长空间完全堵塞了。
伦敦大学有项研究发现:“父母的控制欲行为和孩子以后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存在关联,家长控制欲过强,对孩子幸福感造成的负面影响,与痛失至亲产生的负面影响程度接近。”
空降父母
季杨杨从小和姥爷姥姥生活,他的父母是“空降型父母”,由于工作繁忙,从小离开他在外地工作,基本缺席了孩子的成长,错失了陪伴的时光。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大多性格叛逆,不听话。
更何况季杨杨的父母在高三这个时间段回到他身边,很是关注孩子的学习,报补习班、监督学习,无所不用其极,但从父母陪伴的缺失导致季杨杨对父母的疏离,在高三这个阶段达到了顶点,加剧了亲子关系的紧张。
好在季胜利和刘静夫妇是一对擅长学习的父母,他们一起努力,修补了儿子对自己的陌生和疏远。
为了和孩子打好关系,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他们玩卡丁车,进游戏厅,试图通过这些方式走进孩子的内心。
妈妈刘静是父子沟通的桥梁,在中间调和两人的关系,没有一味的包容或者指责,促进了三人的亲子关系。
对于刘静来说,唯一的心愿就是和丈夫孩子,一家人永远在一起,在她身上能感受到女性的真正的力量——温柔。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长情的告白,别让“忙”成了天下你和孩子的横沟。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
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 对孩子来说,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孩子在成长,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观念、新思想,大家都努力一小步,才能让家向前迈出一大步。
而教育,从来不仅仅是孩子的功课,更是父母的修行。 尝试放下自己的控制欲,放手让孩子自由成长,给孩子更好的陪伴,并且给孩子温暖的爱,这样才能培养幸福一生的孩子。
智慧妈妈
让沟通成就妈妈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