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村里人,商业套路深,每每看到网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价格,总有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现在就让我们跟着刘润5分钟商学院,看看价格背后的原理。
心理价格的制定大概有5种办法:它们分别是整数定价法,尾数定价法,招揽定价法,分割定价法和错觉定价法。
整数定价法:适用于礼品、奢侈品,结婚的礼金,这种东西就是让人觉得有面子,人花钱也不会在乎价格的多少?类似的商品里面有茅台酒,以及各种名牌服饰,汽车等等。中国人爱讲面子,所以为了面子就会不会在乎票子,这个时候花钱的心理账户是全部敞开的。
尾数定价法也叫小数点定价法:它适用的范围主要是日用品以及饭店的菜单等日常的小额花销。比如说得到的专栏200块就不行,得说199;大师课100块不行,得是99元。还有各种购物网站上的9.9元包邮。说真的,小件商品少1元、0.1元、0.01元 ,总会让人产生优惠的错觉。
招揽定价法利用的是人们的价格锚定效应产生的价格锚点,让用户在购买商品时产生便宜的感觉,这个办法适合于所有的商品。比如我们到一些店里看到有特别贵的镇店之宝,以及关门大甩卖、两元店、9.9元小火锅等等使用的办法,都是这个套路。
分割定价法和错觉定价法利用的是人的比例偏见,分割贵重商品的价格,用小单位来产生错觉。比如每天听本书,一天一元钱,就比一年365元感觉便宜多了;专栏一年199元,就不如每天5毛钱。蚂蚁花呗,用的也是分割法,它告诉你的只是日利率而不是年利率。学习了分割法后,仔细算算花呗,真的要吓上一跳。
错觉定价法利用用户对数字相对差异很敏感而对绝对大小没感觉来产生便宜感。比如水果10元5斤就比一斤两元感觉便宜。70个29元就不如29元70个感觉好。
心理定价也叫做错觉定价法,就是利用人们不理性的冲动,比例偏见,损失规避,价格盲点,让你感觉到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用自己的精打细算终于占到了便宜,可是有时候真的是买的不如卖的精,业余买家遇到专业的卖家时,往往是一边倒的买买买。碰到心仪的商品,冲动的魔鬼会把理性甩上10条街,然后看着商品慢慢的悔悟。
资料来源:
刘润5分钟商学院实战篇,心理定价:一元的东西标0.99元,真的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