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问题,生命自发的要寻求解决方案去应对情绪的不安。
家长眼中孩子的问题可能是孩子的某种解决方案(孩子拖拉磨蹭是他内心不安)
家庭教育专家眼中家长的问题可能是家长的某种解决方案(家长打骂吼,说明那个当下他没有其他办法,内心不安,也没法压抑情绪)
我们眼中爱人的问题可能是爱人的某种解决方案(内心不安,没有办法)
把孩子当人看,不要当机器,生命的第一需要是情绪安全
生命是旷野不是轨道,需要孩子自己在旷野去摸索,家长给的是轨道
把自己也当人看,把爱人也当人看,把家庭里的成员都当人看,不要当机器看,只有机器才应该;人无定法,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没有应该,所有人的当下都是过往无数个瞬间的累积,是人,就会有隐性的代际传承,潜意识深不可测;是人,就不会有完美。
情绪从来不需要被压抑(压抑的情绪都在潜意识,会决定自己的命运甚至孩子的命运),情绪需要被表达(吐槽大会、树洞),先理解自己,接纳自己,育儿先爱己。真实的表达自我,不带有任何目的,这就是表达情绪,没有完美的妈妈,只有真实的妈妈。生命教育就是要真实,真实的背后需要极强的力量,不容易做到,需要对抗认知惯性,需要自己和自己的潜意识待在一起。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是和自己的心在一起,开心就是把心打开,和自己的心在一起。写情绪日记,去回忆,
所有的紧张和压力都是源于我们没有活在当下,我们在恐惧未来或者追悔过去,冥想就是锻炼我们活在当下的能力。
【大儿子】
中午一起到家,饭前先睡了一会儿。
晚上到家吃晚饭的时候和我聊同学的事,兴致很高,也很有趣,哈哈。
吃完饭就背英语,一篇有难度的作文范文,还没有同学接龙背诵,他背了快一个小时,说每个句子都很长,我说:感觉你吃完饭都在背这个文章,用的时间挺长的。他说白天在学校学了其他的,现在就想背会这个文章,别的都不想弄。那就尊重他的选择,快十一点整篇流畅背会,我说不行早上再拍吧,现在不早了,还没人背,拍了老师也不会看了。他说:必须得拍啊,老师不看也得今天拍,她今天不看明天也会看的——超乎想象的积极,后来自己拍了接龙,然后睡觉。
【小儿子】
下午提前接了,但没去扎针,主治医生这几天不在,也没告诉他不去,接上才和他说不去医院,他很高兴,但同时还问了为什么。在校门口等了我一会儿,问他最近出来的早了,他说没吃点心就出来了,我问是不想吃还是怕晚了,他说想着有我给他带的麦仁可以吃,发的点心是沙琪玛。出乎意料,他自己放弃零食。
路上告诉他带他去买点零食,家里好久没有了,再去买个小风扇,很开心~我只选了两种小零食,剩下的都是他自己选的,没吃过的他会记着至少拿两个,哥哥一个他一个。
晚上做的西葫芦丝鸡蛋面饼,他吃了很多,后来觉得他吃的太多,和他说不能吃了,他说:我饿你还不让我吃。很多妈妈发愁孩子不吃饭,我是经常发愁孩子吃太多~~
晚上爸爸陪着先睡,以前我不睡他不睡,爸爸陪着也不睡,最近好几次都是爸爸陪着先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