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博物学之一:河蚌
作者:岛屿
软体动物虽然贵为多样性仅次于昆虫的生物界第二大类群,然而无论是在普通大众还是国内的自然博物界存在感都相当低。许多人对于软体动物的概念大部分可能都是来自于菜市场的各种螺贝什么。今天就从菜市场最常见的软体动物之一,河蚌说起。
河蚌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就是两片壳,里面塞满了可以和豆腐一起煲汤或者和酱爆炒的肉,实际上河蚌在双壳贝(也就是软体动物门下的双壳纲)中有着数一数二的多样性。蚌目Unionoida下总共有6个科大约900种,全部都是在淡水环境中生活。我们国内一般见到的都是蚌科Unionidae的物种,中国的河蚌多样性在全世界仅次于美国,大约有100种且绝大部分是中国的特有属种。
目前大家在菜市场最容易见到的一般是这种:背角华无齿蚌Sinanodonta woodiana
这种河蚌原产于东亚广大地区,生命力极其顽强,基本上和河流联通的没有污染的水域都能看到这种蚌,一般就一两斤重,可以长到20多厘米。河蚌虽然本身移动能力很差,一般都是埋在泥沙里通过伸出水管滤食各种浮游生物,然而它们的幼年期“钩介幼虫”却可以通过寄生各种鱼类的腮部(尤其是鳑鲏一类)到处扩散,而鳑鲏则将卵产在河蚌壳内,利用河蚌来孵育保护自己的后代,总之,河蚌和鳑鲏形成了互相把自己后代交给对方的共生关系。
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河蚌多样性最高的地区,而上海则是不少国产蚌的模式产地。如今上海大部分河道不是污染就是彻底填埋成马路什么,因此大部分野生河蚌种类都看不到了。不过笔者还能在菜市场淘到其他一些来自上海郊区河流湖泊不那么常见的河蚌种类:
皱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可以很轻松地长到25厘米以上5、6斤重。同时这种中国特有的河蚌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蚌,可以长到40厘米左右。
圆顶珠蚌Nodularia douglasiae,个头较小较长的一种蚌,然而珍珠层却很厚实,非常容易就能在里面找到珍珠(虽然几乎都是歪瓜裂枣形的)。
剑状矛蚌Lanceolaria gladiola,目前在上海比较罕见的一种较大型的蚌,形如一把匕首,在上海笔者只在崇明岛的一些河流中见过本种。
中国尖脊蚌Acuticosta chinensis,一种小型蚌,个头最大如同一个优盘,壳上可以看到明显的两道脊以及绿色的放射花纹,也是中国特有物种,一般混迹在河蚬田螺中。
射线裂脊蚌Schistodesmus lampreyanus,上海是这种蚌的模式产地,壳表有明显的波浪凸起,壳质非常厚重,不过目前在上海只有在淀山湖还能见到这种了。
大家以后有空可以逛逛一些菜市场,仔细观察水产摊位,如果家乡是在鄱阳湖和洞庭湖周围的同学就可以看到更多稀有的种类。
本期的推文就到此为止了,希望大家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