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一场多年不遇的大雪给西安人带来了惊喜。天气也寒冷了许多,有种冬天的味道了。单位离家很远,早上要起得很早。我就不想回去了,这里有宿舍。吃过饭,就约了同事李老师一起去浐河散步。
刚刚下过雪的原野,湿润寒冷。麦田里的雪消融了许多,斑斑驳驳的白色和绿色,夹杂着黄色,几只羊在田埂上不知道是吃麦苗还是吃草。浐河边的人行道上,几乎没有步行的人。平时这里人还是很多的。西安市在灞河、浐河、沣河和渭两岸建设了很多人文自然景观,让市民闲暇时有一个好去处,“看得见水,望得见山,记得住乡愁”,我就为了山水和乡愁而来了。
浐河中上游环境还是很不错的。以前完全没有人工的痕迹,河水很大,村民引水上到田地里,浇灌稻田。“那时咱们单位门前有一条渠,常年流水,水很清澈,还有鱼和虾。远处还有一片莲菜地,夏季莲花盛开,真的很美。”李老师沉浸在对过往的回忆中。浐河的水后来就小了很多,不知道为什么,似乎每条河的水都小了。我就怀疑水去哪里了?是不是地球上的水最后都会没有了呢?忽然就想起一句话:地球上最后的一滴水,就是人的眼泪。这句很煽情的话却写在奢华的洗浴中心,岂不是有点讽刺?据说火星上发现了水,水在火星深处。我想地球上的水是不是也跑到地球里面去了,最后地球就成了新的火星?
“看河里的水鸭!”李老师兴奋的说。浐河清澈的水中一只,两只,好几只,不是,好几群水鸭呢。当我们看到一只时,忽然就在它的旁边,从水里冒出来好几只。我拿起手机拍照,正在拉着镜头,水鸭却潜进水里了。正在寻找时,忽的又浮出来,贴着水面,张开翅膀,像是飞,又像是踩着水,飞快的划过一道长长的水波,就是不让我拍。经常看到朋友圈里一些高手拍的鸟,那么精细的瞬间都能拍到。看来做什么事儿都需要专业水平啊。“这么冷的水,它们不怕吗?”我问。李老师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啊。”我笑了:“这不是江,那也不是鸭,而是水鸭。”李老师说:“从本质上来说没区别,水是一样的,动物也是一类。”我到忘了他学哲学的。水鸭是这里唯一看得见的动物,那么一片水面,就只有它们在漂浮着。
河对岸就是杜陵原,浐河就沿着杜陵原向北流去。杜陵,是汉中宗刘洵的陵墓。刘洵可是一位了不起的皇帝,也是一位传奇皇帝。过了河就是杜陵,却没有去过。“我们什么时间去看看杜陵?”我对李老师说,“这么近的古迹我们却没有去,还有灞陵也该去一下。”向对面望过去,高高的坡面,斑驳的白雪,忽然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我拿起手机,对着那面坡拍了张照片。的确,有一种荒凉的感觉,但照片看起了却很美。河道里长着几棵不知道名字的树,落光了叶子,枝条在寒风中微微晃动,“好风景,就是有点荒凉。”李老师也觉得有些荒凉。“荒凉也是一种美。”远处的河滩有一堆乱石,正好配合这荒凉的感觉。两岸枯死的篙草,直直在寒风中瑟缩,在这都市的河道里,能够找到这种感觉,真的不是那么忧伤,反而让我觉得有些窃喜。当我们人类远离了自然,自然就是自己应有的样子——荒凉。而这荒凉的下面,是生机勃勃的自然。
人类是这个星球上最后出现的生物,至少目前是这样的。人出现以后,他或许就觉得这世间是如此的荒凉,杂草丛生,野兽遍地,到处充满着危险。人是智慧生物,人要生活的好一点,开始吃熟的的食物,开始建造好的住所,他们要改变这荒凉。人类改变荒凉的能力越来越强了,很多地方都不那么荒凉了,就成村落,集镇,城市,国都,于是人们都走向了繁华。但就有人翻着古书,看到了过去的荒凉,在繁华地失意了,落寞了,想清净了,想散心了,于是就走向山水,走向还留在这世间的荒凉。唯有这荒凉,才没有人的痕迹,才是那么自然,但不要走进去,就在外面静静的看,只要走进去了,就没有荒凉。因为人,来过了。人,究竟是在毁灭自然还是在保护自然。俄罗斯对贝加尔湖的态度就是只保护不开发,我觉得很好。我们就是要留一些地方,不要去开发,也不要想着没有人,哪里会怎么样。不要有这样的好奇,也不要有想去看看的想法。所以,每当我看到有人自驾穿越无人区时,我就觉得那人真的是愚蠢的,也是很自私的。
夜幕降临,路灯忽然就亮了。“一排排的路灯很美啊。”李老师指着十几里的路灯。的确,是很壮观。那种荒凉的美,忽然就没有了。在这都市的边缘,确有城市标志的路灯,总给人一种错觉,我仿佛就是从西汉穿越到了现在。我想,在没有电的西汉,作为皇帝的刘洵,他点着蜡烛在批阅奏章。当他走出未央宫,看着天上的星星,他在想什么,想到他会在此长眠吗?偶尔闲暇,他跃马白鹿原去打猎,看到的是繁华还是荒凉?
荒凉,真的是一种美,也是一种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