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初入职场,也许你工作几年,那么一定有一个话题是绕不过去的-社交(人脉)。关于社交,喜欢的人享受和不同的人聊天,从他人身上学习长处。而讨厌的人嗤之以鼻,认为不过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今天我们来好好聊聊社交,我们应该和谁社交,如何有针对性的社交?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社交的几个误解:
误解1:社交完全是浪费时间
缺乏社交经验的人会质疑:社交是不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特别是和当前手头上的项目无关的社交。一家大公司的执行总监在领英,facebook总会收到各类会面邀请,一年可能这样的邀请有100多,但是他也会质疑这些真的对我的业务有帮助吗?还是在浪费我的时间?社交有利于业务,但是这不代表你的社交就可以做到,因为这取决于你的社交类型以及你的社交方式。很多人对于社交都是无目的,然后等到需要人脉了才去社交。事实上如果你能具备战略眼光,巧妙布置自己的人脉网络,等到你需要的时候绝对就是你丰收的时候。
误解2:社交能力是天生的,会就会,不会就不会,后天很难改变
很多人认为社交达人大多是那些外向的人,对于内向的人来说社交很困难。这就好像有些人认为社交是与生俱来的才能,后天是不可能习得的。有研究表明那些固定思维的人通常认为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而成长性思维的人会认为能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如果你相信社交能力是后天可以培养的,并且努力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那么你肯定会比那些固定思维的人在社交方面表现出色。
误解3:关系是天然的自动产生的
很多人都认为人与人的关系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比如一见如故,无需刻意为之。如果是有技巧的,有策略的去社交,甚至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这种想法往往认为社交对于你和你的伙伴是无用的,因为你们都是一见如故,天生就是彼此看得顺眼。这样的社交往往就是要么你们彼此一见如故,要么你们是因为环境因素,例如你们是同事,彼此每天接触。这种有点“自恋且懒惰”的社交心理永远都不会让你有深度有宽度的去理解你身边的世界,帮助你做出好的决策以及了解那些和你不同想法不同处境的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有意识的去打造社交网,经营人脉。
误解4: 社交本质都是自私的
很多人认为社交不成功的原因是自我价值。他们觉得社交“不真诚”“人为操纵”-通过社交来获取不正当的利益,就是一种利益互换。
有研究表明,社交道德的观点是根据层次来划分的。年轻的员工可能会认为那些通过社交来谋求升职加薪是很丑陋的一件事。而年长的员工却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自己本身具备交换价值。这种区别就是来自自身的价值大小。其实把社交看作一种高尚的,有意义的事情,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你的社交不仅仅服务于你个人的利益得失,更是着眼于你的团队你的组织。
误解5:我们的“强关系”才是最有价值的,比如我们的家人,我们从小到大的朋友,我们的老师同学等等
我们低估了“弱关系”可能带给我们的潜在的好处。事实上我们的“强关系”通常和我们的成长背景,生活环境都类似,因此看问题的视角,想法观念都类似。大量研究表明,我们的“弱关系”往往是带来创新,战略性思维的关键。通常我们可以向“弱关系”学习新鲜事物,了解新的咨询和掌握新的资源。我们当前的“弱关系”,那些处于社交盲点的人,我们并不那么熟悉的人,说不定是掌握我们社交网络进化钥匙的人。
说完了几个关于社交的误解,那么我们的社交圈应该包含哪些人呢?也许你会说这样有目的去打造自己的人脉是不道德的,但是要知道只要是涉及到人和人相处的,就是要花费时间精力的,无论是你的亲人朋友,还是刚刚熟悉的陌生人。而当你有意识的去打造自己的人脉社交网络是帮助你更好的进步,更好的促进你的人脉的良性循环。
你人脉圈里应该有的几类人:
导师: 他们通常是达到了你所期望的人生高度。你可以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以及失败教训。有一个好的导师绝对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会给你独一无二的看问题视角。因为他们知道你可能会经历的人生高潮和低谷。他们可以手把手教你如何走过每一个人生阶段。
教练:他们通常是你遭遇困难时的引路人。他们会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帮助你决策,在一些人生的转折点给你意见。
业内人士:在你的领域内,他们了解前沿的咨询,掌握行业的最新动态。他们会帮助你了解现在行业发生的事情以及将来行业可能发生的变革。
引领潮流的人:他们可能是你领域以外的人,但是对新生事物十分了解。他们可以是任何你感兴趣的话题以内的潮人。和他们交朋友可以开发新思路,同时让你紧跟时代前沿。
联系人:他们通常是人脉王,认识各行各业的人,有着多种资源和信息。和他们交朋友,可能下次当有什么事情和你相关的,他们可以第一时间拿起电话告知你。联系人的特别之处在于发现一些独特的方式去拓展人脉,发现资源,掌握机会。
理想主义者:他们通常是可以陪你做梦的人,无论你有什么奇怪的想法,在他们看来那都是合乎实际的,都是可以被实现的。对你的任何新奇想法,他们不会批评,反而会陪着你寻找方法去实现。
现实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相反,他们会帮助你落实想法。当你的预期超过你的现实时,他们会给你提醒。他们通常会切实考量你的梦想的可行性。
搭档:你需要有一个和你处于大致相同位置和类似人生道路的朋友。实际上,搭档是可以分享很多的,你们可以互相分享成败得失,也可以分享资源,机会和信息。
后辈:他们是你可以成为导师的人。学习的最好方式是教,通过当老师的方式你可以检测自己是不是真的对某一个问题想清楚了。有的时候,打破障碍,克服苦难的最好方式是告诉自己有人在看你,你不能给自己丢脸。
说完了我们人脉圈应该有的几类人,接下来是敲黑板的时候了,前方重要!重要!重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们应该如何社交呢?
对于职场小白来说,可能最容易想到的方法是——邀约喝咖啡。在领英上发送好友邀请。显而易见,这些对于职场高层来说的是不那么适用的。事实上你要采取的策略正好相反,来自杜克大学的Dorie Clark提出“集客式社交(inbound networking)”。
市场营销学里面谈到一种销售方式叫做“集客营销”,是一种让顾客自己找上门的营销手段,营销者用自己的力量赢得客户的青睐,而非传统的广告方式或者打陌生拜访电话的形式去招揽顾客。那些高层领导应该早就被facebook或者linkedln上面的好友验证给轰炸了一遍。而你选择站在噪声中间的策略早就输了,其实你自己可能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打这类的陌生拜访电话或者发送陌生邮件邀约。
你就可以通过集客式社交来吸引他们向你靠拢,让他们对你产生兴趣。
第一点:了解你们的共同点,制造共同话题。最快速的和他们产生联结的一个方法就是你和这个人的共同点(比如你们是校友,喜欢狗狗,科技迷等等),这是基础。然后你最吸引他们的地方是你独一无二的个人特色,这通常由你的内容决定。
你越是有趣越是充满特色,那么优秀杰出的人越是会想与你产生联结。也许你会觉得自己平淡无奇,但是可以试着去发现你自己的特色,从你的儿童时代可以想起,这可以是一个兴趣爱好,可以是一段人生经历又或者对某种物品的独特喜爱等等。然后当你发现以后,说不定未来就会在某个场合成为你的亮点,帮你集合更多的资源和人脉。
第二点:做一个内行人。实际上没有什么比你的专业更加激发人的兴趣。如果有人谈到一个话题是你的专业,你一下就会脱颖而出。如果你是一个作家,那么肯定会有很多人希望认识你,了解你的出书经历,写作心得,出版商也会密切留心你的作品,期待和你合作。有的时候你开发专业以外的兴趣也很重要,这可以帮助你打造多维度的人脉。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在商业方面的对话无疑是非常具有深度的,然后他们彼此对桥牌的热爱才是密切联结彼此的纽带,也让巴菲特斥巨资投资盖茨基金。
第三点:成为社交的中心。在你不够强大的时候,打造一个强大的社交网络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有句话说:“参加party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举办party。”你可以试着邀请你身边的最有趣有料的人参加聚会,然后让他们再邀请他们认识的有趣有料的人,随着时间的积累,你就会拥有大量的人脉资源。
第四点:创造双赢局面。社交的时候你要试着去创造双赢的局面,要不然对方可能会觉得被骗了或者被利用了。如果你让对方有这样的想法,那么你们可能是无法和好如初或者发展长期关系的。
社交就好像是挖一口井,也许你会说你没有好的工具,你害怕吃苦受累,比起自己动手你更想有人主动来为你挖井。但是要知道,当你本着一颗初心,怀着努力创造双赢的心思去社交,这口井一定会有甘甜活水。而挖一口井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第二好的时机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