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然后指导学生一起阅读, 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并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王校长不止一次提起这个课题,我有义务和责任去给大家开好这个头。翻阅资料发现,近几年,“群文阅读” 是语文教育中非常盛行的一种阅读方式, 经过实践的证明,“群文阅读”也是一种具有很大的突破性的阅读方式。
那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我们需注重其阅读的兴趣,还要注重其阅读的方法、阅读的习惯,更要注重其阅读的广度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趣味和能力。
以今天的课堂教学为例,课题为“走近名家”朱自清作品赏析,在材料选择上,我选择了《背影》、《春》、《荷塘旧事》,《荷塘旧事》被语文北师大版第五单元《往事》收为范文,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朱自清还比较陌生,很少接触朱自清先生的作品,而我个人极其欣赏朱自清先生,他的作品清新、细腻、婉约,读来总让人如有身临其境之妙,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及情感的制约,在选文形式上,我做了变化,没有直接选择文字阅读的形式。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视频,没有过多铺垫,学生的注意力直接被吸引到电子白板上,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地观看,生怕自己错过某一个细节而留下遗憾。简单直观的形式让学生领略到了父亲那如山的深情。
接着,我又播放了《春》的教学录音,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快速记录下作者分别描述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并记录下自己所听出的修辞手法,学生专注、凝聚力极强,自发主动的在本子上记录着自己所听到的景物,听完录音,同学们进行交流,在大伙儿不断的地交流、不断地补充中,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仅听了一遍的语句,孩子们居然几乎全篇能够复述下来了,而且能很明白地说出哪些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我惊异于此。
然后,在《荷塘旧事》的选择上,我让学生回归文本,由于文字相对于视频和录音没有那么直观、冲击力也没有那么强,我让孩子们读两遍,第一遍用快速浏览的方式默读文本,第二遍带着问题细致地读,读细节,读写法,就在这两遍阅读中,问题迎刃而解,学生是轻松的愉悦的。
选择群文阅读,首先我认为,解放了学生的思维,不再是禁锢在一种模式下、一篇文章中,是阅读资源的有利整合。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效率并不下降反而提高了。在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单篇教学,冲破了单元教学的框架。
因此,建构“群文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及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关于构建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方法,结合自身实践,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教师需要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师对于群文选择上,要遵循“主题”原则,可以是同类作品的选择,可以是一位多个作品的选择,也可以是同体裁作品的比较阅读等。在选文时,要考虑学生读前是否有想读下去的强烈的欲望,读后是否有想要与人交流的强烈欲望。选择文章时,教师应该摒弃文章的单一性,引导学生多阅读不同体裁、不同形式的文章。丰富了文体的多样性,使小学生的认知和语言都能得到发散和升华。
二、教学模式的改变
群文阅读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把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的知识和能力。在自主阅读中学会阅读方法,学会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中遇到困难时, 让孩子自己通过查资料或请教他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小学生的知识量和阅读能力会有一个阶梯式的提高。
三、多种方式进行阅读的方法指导
根据读物的不同,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阅读。例:默读、精读、略读、浏览、跳读或配乐欣赏等阅读方式。我认为多媒体也可作为较好的辅助形式,不再着重要求学生“朗读”或者“有感情地朗读”,而让学生学会默读和详略有度地读。
群文阅读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阅读教育实践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端正阅读的态度,让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提高了阅读的能力,就会对语文这一学科产生兴趣, 提高积极性,进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可以感知语言、品味语言、锻造思维、注重审美、渗透文化,做到真正意义的实现素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