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无为而治,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佛家有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剑宗有“无招胜有招”;红楼梦里有“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皆为大彻大悟之举。
在真假、有无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个不小心,结果可能就真的天壤之别了,那层边界,只要你敢要,伸手就可以碰到。
下雨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可是总会有这麽一个场景,一边是倾盆大雨,桥的那头儿,却依然晴空万里,就是这麽神奇,这个桥就是边界,一座桥,阻断了两个世界。
同一件事物,之说以有不同的结果,取决于所处的情景和维度,自由亦是如此。小时候上的语文课本里有小萝卜头,墙外的世界,对他来说就是自由的,长期处于一个封闭的空间,对外界那种极度的渴望,不言而喻。现在的你,可以想去哪里去哪里,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对于高墙那边的萝卜头来说,哪怕是自由的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都是可望而不可即,这就是自由。
李笑来老师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里讲到了他心中的财务自由:不用再为了满足生活必须而出售自己的时间。时间是可以计量出来的,实现财务自由的同时也是时间的自由。赵本山也在春晚的舞台上说话那句经典的台词:人生最可怕的是人活着,钱没了。这些茶余饭后的谈资,折射出人们对于金钱的疯狂追求。很多人都说,假如我有了钱,我就会怎样怎样…试想一下,真的有了那么一天,结果会是预期的那样吗?有钱以后,仅仅是多了一些选择而已,钱不代表自由。
有个成语叫孔颜乐处,孔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回不堪其乐”。颜回,整天破衣拉撒的,晒晒太阳,挠挠虱子,过得无忧无虑的,此乃真性情。无钱一身轻,听起来胸无大志,实际上是洒脱般的苦中作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没有几个人可以真正做到,像王阳明的龙场顿悟,从向外求转为向内求。于是有了阳明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心灵的自由,不需要证明。
有句话说得好,不做嘴巴的奴隶。做得不好会有人说,做不好同样有人说,那别人说的还重要吗?因为嘴巴长在别人身上,又能奈若何。又回到那个当你听到不中听的话时,立马启用“三思而后行”的模式,确实是自己的问题,及时修正,只要找到其中的合理性,就能越来越精进,修行也更上一层楼。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找到平衡点就好,平衡态的人生,没有标准答案,自己定义就好,这就是自由,人生都可以自己主宰了,大声的喊出那三个字:还有谁?
自由,像风一样,鸟儿可以借力翱翔;自由,像水一样,鱼儿可以尽情流淌;自由,像你一样,风雨之后就有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