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说,蜗牛读书作为一款阅读类的软件,书库的储量可以基本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阅读的功能也比较完整,其特色的书单功能借助了人们“懒”这一天性,最终达到帮助用户专注于当前书籍阅读的目的;
目标用户
年龄在20~40岁之间,文化水平较高,经常阅读书籍,喜欢深度的慢阅读,渴望知识,对事物有一种钻研、执着的心理,有一定自控力的群体;
场景
在工作告一段落,可以安静一段时间进行阅读的时候,用户在打开阅读APP后找到了一本看上去简介和评论都还不错的书,打开书籍试读之后决定购买阅读,可是购买后实际读了几章后发现内容比较粗浅,并不值得读完全本,只能看一半就放着继续找有没有其他的书可以阅读,下次花更长的时间去阅读书籍评论和简介帮助自己做出更加准确地判断,费时费力。
痛点是如何降低挑错书的概率,提高读书的效率和质量;
功能
核心流程图
核心功能
搜索/分类
蜗牛阅读的书库里的书籍有很大一部分是偏向专业或是思维类的书籍,适合用户进行深度的阅读;
主要依靠标题进行搜索,有一定模糊匹配功能,但同时变相导致结果显示数量过多,影响用户找到真正需要的书籍;
分类利用图片展示,不易读,而且分类较多,由于刚开始使用暂时无法判断内容是否会变化,如果不变化会甚至让用户感到厌烦,建议在分类的地方放上算法下的个性书籍推荐;
书籍阅读
基本的目录查看、插入书签、添加笔记、个性化设置功能比较完整;
底部显示剩余免费阅读时长,而且用加粗放大进行突出,不利于用户的专注阅读,建议移除底部提示,计算用户的读书速度,利用算法选择在章节结束的时候提醒用户免费阅读时长不足以看完下一章,这样既不会影响用户专注阅读,又让用户有了心理准备;
书桌
书桌最多添加三本书,页面上只显示一本书,帮助用户将注意力放在书桌上的书籍中;
在书桌已有三本书的情况下,想要添加书籍必须选择一本书桌上的书籍进行删除操作,而正是这个操作由于思考的成本比较高,用户很可能放弃操作,可以让很大一部分用户重新重视书桌上的书籍,继续没完成的阅读;
书桌上的书籍信息除了标题和封面之外还有有多少用户正在阅读,个人认为这个信息不必要,反而会干扰用户,建议移除这部分信息;
免费阅读时长
蜗牛读书每天提供60分钟的免费阅读时长,在时长内可以自由阅读所有书籍,和传统的书籍购买模式相比,降低了书籍的阅读成本,用户在这段时间内可以不断进行阅读试错;
领读
让思想上有深度,知识储备量大的人作为领读人,推荐有价值的书籍,帮助用户快速寻找到好书进行接下来的阅读,让用户把时间都花倒阅读本身;
目前领读人的筛选还需要用户手动完成,建议在没有关注的领读人时在动态穿插一些优质的领读人发布的动态,让用户逐渐解除几个优质领读人,帮助用户了解到领读人为书籍筛选带来的价值;
产品结构图
用户的核心操作有阅读和搜索,蜗牛读书将搜索放到了分类模块之下,而当用户阅读完书桌中所有图书并删除之后,用户可以通过发现书籍跳转到分类模块进行书籍的搜索、筛选操作,这种设计目的显然帮助用户专注地阅读书桌上的书籍;
UI&交互
整体风格比较简约,有的交互比如页面底部上划显示书籍动态,乍一看方便但是书籍的评论只是作为用户选择书籍的参考,在书桌上的书籍是经过筛选的书籍,用户并不需要这部分的信息,而且这个交互容易导致用户误操作,分散用户注意力,建议移除这个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