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长沙之后,除了上班,至今为止,没有出过家门,没有见过朋友,每天下班回家基本属于葛优躺和补番的状态。昨天和朋友聊天,她说,觉得现在很孤独,同事之间不冷不热,问东西没人搭理,说话没人搭腔,觉得一个人很难撑下去,特别又看了其他朋友和他们的另一半的照片或者状态,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了,特别想找一个人依靠。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没心没肺,还是真的对感情这一块没有追求,这段时间,我居然没有思考过关于另一半的问题。
记得前段时间看的一本叫做《孤独六讲》的书,书不长,分了六个章节来对六种孤独进行描述,残酷青春里野兽般奔突的“情欲孤独”,众声喧哗却无人肯听的“语言孤独”,始于踌躇满志终于落寞虚无的“革命孤独”,潜藏于人性内在本质的“暴力孤独”,不可思不可议的“思维孤独”,以爱的名义捆缚与被捆缚的“伦理孤独”。——但《孤独六讲》谈的并不是如何消除孤独,而是如何完成孤独,如何给予孤独,如何尊重孤独。作者以美学家特有的思维和情感切入孤独,融个人记忆、美学追问、文化反思、社会批判于一体。最后得出“美学的本质或许就是孤独”这样一个结论。
这是我碎片式看的一本书,记忆深刻的是这么一节《孤独并非寂寞》,孤独和寂寞不一样,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书中举了很多的例子,例如庄子说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作者说,孤独是一种福气,怕孤独的人就会寂寞,愈是不想处于孤独的状态,愈是去触碰人然后放弃,反而会错失两千年来你寻寻觅觅的另外一半。
长沙一直标榜娱乐城市,夜生活丰富多彩不需要多说,繁华地段的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男孩的精心打扮,女孩的精致妆容,笑颜装满了整条马路和门店。这样一座城市,有多少人,能忍受一个吃饭,一个逛街,一个人看电影呢。还记得有段时间微博上还疯转着这么一段调侃,关于孤独的等级,一共分为十级。
看完以后发现,我经常一个逛街,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因为喜欢电玩城,经常也会一个人去。其实对我来说都挺平常的事情,但是有人却很不理解。有一次和一个朋友说起来我经常一个人去看电影,对方表示特别惊讶,说自己绝对不能忍受一个人去看电影。也是,看电影的一般都成双成对的,闺蜜啊兄弟啊情侣啊。曾经有这么一段经历,那天我照样是一个人去看电影,新上映的片子,买票的时候本来想买一个边边的位置,结果售票员说,这里必须买两张,那种对单身的暴击绝对不止一万点,后来重新选了一个,进场之后,才知道,刚才在大厅的经历都不算啥。我根本不记得当时看的是什么电影了,只记得,我前后左右,全部都是情侣,一点都不夸张。
其实有时候在街上看着人来人往,看着每个人都成为低头族,要么戴着耳机,大家都是面无表情,突然觉得城市比沙漠还要荒凉,每个人都靠得那么近,但完全不知彼此的心事,**与孤独处在一种完全对立的位置,那是寂寞。
愿意一个人做这些事情,最开始,并不是因为喜欢一个人。都说双子座是很怕寂寞的一个星座,能和闺蜜逛街啊吃饭啊看电影啊,这样会更加轻松欢愉的事情,也不会执拗地说,不,我要一个人,我要享受孤独。没这么作。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会经常一个人,其实只是因为并不是你能叫的人总是会有空罢了。每个人的生活相似却又不同,总会有需要做的事情。
而我年少无知的寂寞,就这样随着一个人出门的次数增多,顺其自然的为自己培养了一种即使一个人也不会觉得寂寞的心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