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地,看公众号。了解到《黄金时代》,讲的是萧红的一生。
我记得萧红,某年,我写了一首诗,杰奇在下面评论说:你的文笔很像萧红,不过不希望你的一生像她。我去百度,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萧红这个名字。简单地看了下介绍,只知道死的很早罢了。没有详细了解,当时只是为了回复评论时不要显得自己特别无知就好。
再后来,是某次去杭州见王兄,谈到张伯驹,两人异常兴奋,就跑去买关于他的文学作品。王兄介绍说,书大部分都要买国家珍藏的,有价值的,像中华书局出版这样的,你收藏也比较有意义,里面的内容也是出奇的有营养,利于需要学习的你。他跑去帮我找关于张伯驹的书,我瞎溜达,看到了萧红。死活要买一本萧红的作品,王兄觉得很吃惊,也没阻拦我,就推荐了《呼兰河传》,应该是萧红去世前的遗作,关于她家乡的回忆。
回来看了,是逼着自己看完的。觉得并没有什么新意(原谅我才疏学浅),也不觉得这个作品是她最高的水平,虽然我没有接触她其他的系列,只是单纯地自己认为。
隔了很久,中间又接触了其他很多作品,慢慢地也把这本书淡忘,但萧红的名字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莫名的亲近。近日又看到她的名字,是汤唯主演的《黄金时代》,回家也没事,就缩在沙发上看这部文艺纪录片?还是应该说历史片?。
开头的第一段,我反复重播了三四遍。影片中说,她
1911年生,1942
年亡。我一直以为自己看错,就不停地反复播放,最后一次也觉得不可思议,只是影片后来提示了,她终年31岁。天哪,何等的短。
很多人觉得她私生活乱,她父亲把她许配给哈尔滨一个教师,她不愿,就和她表哥私奔,表哥弃他而去。无路可走,又找未婚夫接济,最后未婚夫也撒手离她远走,没有音讯。留下一屁股宾馆住宿费,六百多元,那时是个不小的数目,按照萧军的话说,就是把我卖了,也不值这么多钱。萧红开始给报社写信,希望可以得到帮助。这样她认识了萧军,从此一辈子再也不会与这个名字分开。和萧军在一起,她怀着孕,孩子生下被送人。这就是她后面的一篇文章《弃儿》。和萧军在一起,到一辈子分开的种种细节,旁人也无法知道。只是晚年萧军说过是他自己出现了第三者,萧红没有。谁知道呢,但男女的事情,也没什么可以深度挖掘的,分开就分开了,原因也逃不过那么几种世俗,何况他们那么有才情,在那么一个战乱的年代,多情总是好的,不然干嘛不死了呢?。偶尔,我会觉得萧军是嫉妒萧红的,红的作品属于天分,而萧军的是属于后期对自身的要求,文学才有一个境界,而这种境界,和红是无法比拟的。
期间,她去过日本修养,也因当时战乱。为何电影名称为:黄金时代。也是因为萧红说,我现在过着不缺钱,不冷,不热的日子,没有许多事烦,可以安心写作。(她没有萧军那么要强,她只是想有个安稳的地方好好写写东西而已)这简直是我的黄金时代。
最后,萧红嫁给了端木,那个曾经她说懦弱的男人。婚礼现场也没来什么人,大多都是端木武汉的亲戚,婚礼在武汉举办。萧红说:“我只是想像老百姓同样有个家庭,而端木能不计较我,我已经觉得很荣幸。(她怀着萧军的孩子)”
后来想必,端木是懦弱的,当只剩一张船票,萧红让他走,他竟真的先走,去重庆避难,留她一人在武汉。也不能怪萧红最后病重躺床上时和骆宾基说,如果当时她一份电报给萧军,萧军是会来接她的。可她为什么没呢?
孩子出世三天,萧红说抽风死了,谁都不知道,也无法考证,也许是真的,也许是假的。
她也死了,肺结核。三十一岁离开了人世,对她也是解脱,虽然她也舍不得离开那些她爱的人,那些不知道值不值得她爱的人。死前,是骆宾基陪她(骆宾基,据说是她弟弟的同学,曾出事,央求萧红和端木救他)。后来,也是骆宾基第一人先写出了萧红的传记。
看完整个影片,我很受折磨,心情一度忧郁,睡眠也没以前那么好,包括人和我说话,我也显得没有精神,我想,我是太沉浸在那个氛围里,无法自拔。可终究是要走出来的,毕竟萧红的一生那么长,那么短。
PS
:有人常说,萧红和鲁迅的一段。我觉得并没有什么,毕竟鲁迅只给萧红写过一封信,却给二萧写过几十封,给萧军给过十几封。鲁迅一向是爱后辈的,包括他当初和许广平的恋情开始,也是因为他热衷解答许的很多困惑,慢慢发现共同语言,后续结婚生子。可他和萧红,应该是没有的。毕竟那时的萧红是寂寞的,孤独的,她无处可去,只得去先生那里,我想许先生是知道的,所以她也就随萧红了,寂寞是折磨的,这种苦,不经历就不知道它多么吞噬人心。
人说,不要用平常的眼光去看待天才。
如果,萧红知道,今生如此,她还会走同样的路么?还会选择继续爱么?
我无从揣测,只能重新端起《呼兰河传》,细细品读,也算是对萧红的一种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