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一曰“饱暖思淫欲”,另一曰“仓廪实而知礼节”。当今社会,这两类人都不缺乏。他们在各自的舞台上呈现着自己的曲目。
娱乐圈名人的丑闻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从这些丑闻身上,人们看见了资本的罪恶,为社会中或明或暗的丑恶行径而隐隐担忧。
未来,我们何去何从?如何阻止这些恶之花被栽种在我们的心灵和我们孩子们的心灵里?
我们希望拥有一个生态良好的文化和社会环境。
那么,一个国家为什么能富强?一个社会为什么能进步?一个地区为什么能更文明?
不同领域的专家将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我想,最本质的一点在于,人们无论是否相识,尽量以平等心互相关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
郑州特大暴雨灾害期间,人们看见了互相联结的力量。
人与人互相联结,素不相识的人成为生死之交;领域与领域互相联结,许多公司、机构为解决同一个困境而联手努力,有钱的捐钱、有物资的捐赠物质、有专业救援力量的贡献人力;地区与地区互相联结,多省人民子弟兵和消防人员星夜驰援……
自然灾害中,那些国家快速反应、群众互相救助的画面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从那些让人动容的画面和声音里,即便是千里之外的人们也能深刻感受到联结的力量。
其实,互相联结的力量,不止止体现于困境之时。它只是在困境中更突显其至关重要性。
在和平、平安的日子里,人们各自忙碌,为个人名利、家庭利益、团队利润而战,往往把没有亲缘、没有利益相关的人们看成是不存在,甚至是资源的争夺者。竞争是正常的,但如果只有竞争,缺乏了友爱,那么我们生活的世界就会被异化为奉行“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丛林社会。
如果这就是一个人眼中的世界,那么这个人势必会奉行这样的规则来生存和取胜。
但“我们是共同体”意味着什么?
2017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
在这篇演讲中,我格外喜欢下面这几段话:
邻居出了问题,不能光想着扎好自家篱笆,而应该去帮一把。“单则易折,众则难摧。”
中国古人说:“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
这几句话,说得不仅是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态度,更是一个人做人应当秉持的态度。
当我们丰衣足食,我们是考虑掠夺资源以便获得更多、填充内心那永远也填不满的空洞,还是节制私欲、共享资源、使越来越多的人共同受益?
我们是挤上独木桥、一马当先,还是撸起袖子、和众多建设者一起加油干、修一条更为宽阔的路,使更多的人能共进退?
我们当然要选择后者。
高大上的口号每个人都会喊,但落实到行动中,人们往往容易受私见的影响。非得在每一天的小事里,练习扩展自己的胸怀和格局。
比如,能递给人一个微笑、一句问候,就莫要冷漠地、旁若无人地擦肩而过。
比如,能帮人解决一个难题,就莫要袖手旁观。
比如,能做更大的贡献,就莫要对自己说“管好自己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