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在西北黄土高原深处的一座小县城,四周被群山包裏,只留不大的一片河谷滩地作为县城驻地,无论去往城外哪里,上山、下山是必经的路径。
爷爷奶奶的旧居座落在县城附近的半山腰间,三口窑洞、三间瓦房已是当时最有实力的家宅。爸爸妈妈工作的地方,则在几十里外的另一座山上。我能记起的童年、少年生活,大多与山有关,在山上替家里放牛割草,在山上为学校收麦砍柴,在山间小路上上学,在山沟沟里面抬水、挖草药,与山为伴、以山为乐,不知不觉中长大,走出了县城。
我工作的地方叫海石湾镇,在青藏高原最边缘的地方,是一个典型的河谷地带。两边的群山比家乡的大山更高、更绵长。山上没有多少植物,常年光秃秃的,更显苍凉与空旷。
小镇上的生活悠闲自如,周末约几个好友去果树林中的茶园吃肉喝酒,带孩子到河边树下乘凉抓鱼,骑上自行车到邻省的另一个县城小逛,目所能及之处尽是一层又一层的山,想躲也躲不开。我最喜欢的还是与家人一起,爬上附近的山顶,俯瞰山下的楼房绿树、铁路街景,极力寻找自家客厅的那扇窗户,顿有天高云淡,豁然开朗的感觉。
因工作的缘故,我用足迹几乎丈量了全国。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去过的那些山,四川的峨眉山,福建的五夷山,陕西的华山,湖南的衡山,海南的五指山,河南的嵩山,山东的泰山,江西的井冈山等等。山山各异,风景似画,有峻峭,有奇险,有秀丽,有壮美;山山相似,有山路,有树木,有庙宇,有传说。身居其中,与山作伴,呼吸自然清风,感受群山气魄,连灵魂都觉得清静、怡然了许多,真有未到仙处胜似仙境的感受。登顶望远,目及天际,一切又都是那么的遥远虚幻,会让人不再寻思世间的烦心杂事;被群山围裏的自己又是那么的渺小,不由感叹世界之大,自然之奇,人之弱小。
每到一地,对有山的地方总会多些好感和亲近。多年来,我总感觉没有山的地方就会缺少灵魂和依靠,而有山的城市更能显示厚重和踏实。自古至今,有山就有风景,有景就有故事。愚公移山是为便捷,李白咏山是为游兴,而我爱山、恋山是为了忆山、慕山、叹山……
(2019年3月27日于沈阳至北京D34列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