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教院政教专业毕业后我又回到城郊中学任校长兼支部书记,师资依旧紧缺,当年即1986年我既教初三两个毕业班政治课,又教高一高二政治课,三亇头三份教案每周12节课。1987年我开始教高三政治课,教材为《辩证唯物主义常识》,其实不是常识,是高校教材的压缩饼干,辩证唯物主义的三大规律六大范畴都在《辩证唯物主义常识》之内,我又是第一次教高三,没有任何教学经验,与全省的高三政治教师同台竟技,我如履薄冰,特地去省泰州中学政治教研组去拜师学艺,在那儿待了两天,不仅去教研组办公室,还去政治教研组组长家里求教。求人不如求自己,1988年6月我参加了南师大政教本科(函授)入学考试,考4门:哲学、经济学、思政课教材教法、教育学心理学,考场设在扬师院附中,考前见到了省泰中的黄海燕同学,她也是扬教院政教专业毕业,与我熟悉,她跟我打了个招呼,随口说道:″武班长,我们南师见!″她是普通班的,普通班的参加这次入学考试的比较多,我感受到了一股无形的压力,有点紧张,进入考场前几次进卫生间。哲学试卷难度大,教育学心理学是我弱项,但经济学和思政课教材教法这两门我考的得心应手,顺风顺水。
接下来的日子便是等待,大概是8月中旬吧,我等来了入学通知书和成绩单,成绩单上记载着:哲学63分,经济学97分,思政课教材教法87分,教育学心理学73分,总分320分。后来得知,哲学因为选择题选错了倒扣分,全省及格的只有5人,总分320分以上的2人,最高分325分,这个325分第一名就是当时的市招办主任陆纪坤,他确实非常优秀,后来一直当到扬州市教育局长,现在还与我有电话联系。
我们这个本科函授班办学点设在小扬州市委党校内,每次面授一个礼拜,白天上课,晚上也上课,我是学习委员,负责收缴和发放作业,和课任老师有交集,上课的老师很多,印象特深的有两位,一位是教心理学的郭亨杰教授,他授课深入浅出,风趣幽默,什么″适应″呀″暗示″呀,什么″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呀,不知不觉间留驻在我们学员的心田。还有一位,教思政课教材教法的胡文瑞教授,这门课的教材是她的专著,她教学平等,教学相长。有一次面授之余,我去她的宿舍,对她专著中的一个逻辑错误进行质疑,她戴上眼镜,仔细地看了我在专著上勾划出的前后自相矛盾之处,立即表示她错了,并诚恳地说,这本教材她不知讲了几遍,普通本科班也是用的这本教材,但没有谁看出这个错误,她表示再版时一定修改过来。从那以后,她一直高看我,毕业后我见过她两次,一次在南师大,一次在扬子高中,她都平等待我,视我为友。
在南师本科函授三年内,我的教学和教研工作有所突破,90年我教两个高三毕业班,高考均分全县第一,这年下半年全县高三政治课研讨会在郊中举行,由我上公开课,并研究高三政治教学工作。1991年1月我的教研论文《选择题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被陕西师大《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录用发表,稿费73元,尤其让我开心的是全文近5000字,连一个标点符号都没动,并且在1990年12月《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封面上把它作为重要篇目向全国读者推荐。我是第一次投稿,意外获得成功。此稿一发表,惊动了扬教院政教科,他们征得扬教院主要领导的同意,先后派政教科戴晓仪主任和教导主任杨恒昌两次来宝应教育局协商调我去扬教院工作,柳局长同意放人,于是我去教院落实工作,政教科副主任兼教两门课,一门思政课教材教法,一门任选,房子也看好了,在扬师院南大门马路对过,两室一厅,爱人和孩子也有承诺,爱人在教院图书馆工作,两个儿子考不上大学由教院安排,一切安排就绪,但在最后关口被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卡住了,他破天荒专门找我谈话,谈了半天,一个意思,放我走人要县委常委会同意,那还走得成吗?命中注定我与郊中,我与宝应有不解之缘。是也?非也?至今也是一笔糊涂账。
1991年6月,我们的毕业典礼在古朴典雅的南师大随园校区举行,南师大负责人给我们讲话,虽说是即席讲话,却精彩纷呈,高校藏龙卧虎,人才汇萃,让我们这些弟子高山仰止,我们在基层取得一些成功实在算不了什么。这次毕业典礼,表彰了5名优秀毕业生,我名列第二,从领导手里接过奖状的那一刻起,我对自己说,这不是学业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在这个班同学中,最不能忘怀的是戴光明、侯南江和徐德明,他们三人都是我扬教院的同学,又是南师大的同学,而且个个优秀,老戴长期担任邗江区广电局长兼党委书记,南江是靖江市委党校副校长,德明在省教育考试院从办事员一直干到副处长,今年6月才退休,上周还通了电话。
南师大函授本科毕业证书,我整整迟拿了20年,这20年改写了我的人生,而我们祖国大写的人生也在这20年中改写着,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声气相通、命运相关,爱国,从这里出发!
2020年11月18日于盛世嘉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