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读初一住校,打电话过来说:
女儿:妈妈,我太生气了,我和杰哥(同寝室女同学)已经和大家说好了,今天我们俩晚饭不吃,回寝室洗头洗澡。可是**琪也跟着回来,说自己也要洗,我就说骂她了,她还出去跟别人说我不好。
我:你和其他人说好了,**琪却想插队,你感到很生气是吗?
女儿:是啊。
我:那最终事情怎么样了,你让给她先洗了?
女儿:当然没有了,我骂了她后,她就走了。
我:明明都约定的事情,她又插一脚,你太郁闷了是吗?她为什么也要来洗呢,如果她想洗的话是不是应该排第三个就可以了。
女儿:因为她人缘不好,没朋友呗,她想跟着我们。而且,每次我们俩吵架,一般都是她先认错,然后她会说为什么总是她先道歉。
妈妈:那你觉得她的道歉是真心的吗?
女儿:我觉得她不是真心的,她是没朋友没办法。
妈妈:那你很不错哦,即使她道歉得不是那么诚心,你也每次都愿意原谅她。
女儿:哎呀,你不要跟我说我很不错这些,我想要的就是你要说她不好。
妈妈:哦哦。她真讨厌。
(今晚邓老师分享,时刻觉察自己是否保持了一颗“空空如也,我不知道”的心,孩子向我抱怨时,先确定孩子是要“释放情绪还是解决事情”。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次包括以前无数次的翻车事故,都是因为我还是没有放下“我知道”这个前提,我的评判、我的知道是多么深深的跟随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