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以外太空为背景的科幻恐怖片,轻度R级。主线清晰,目的明确,紧凑的剧情步步紧逼, 配合着外星生命的暴戾杀戮,每一秒都牵动着神经。
基本上很少有外太空题材的片子不是3d的片,也由此可见导演没有准备当作是一部大型科幻片来拍摄。牵动神经的可能更多的是惊悚和恐怖。
电影开头很温馨美好,包括队长在内的5名的宇航员,健身的健身,听歌的听歌,日本宇航员更是远程无线视频老婆生孩子,鼓励老婆。终于一个美丽的新姑娘来到了人世,日本大叔忍不住赶紧和同伴分享喜悦。
温情的剧情一直到成功对接空间站发射出去的火星样本采集仓,黑人叔叔作为生物学家开始培养了外星人卡达文(地球上的一个孩子取得名字),卡达文被黑人宇航员成功激活生命体征。开始缓慢的成长,刚开始,大家都感受到一个新生命的喜悦,犹如日本大叔的孩子来到人世时那种喜悦。喜悦在没多久的时候,卡达文因为培养基出了问题,而暂时休克。黑人忍不住内心的好奇和欲望,开始点击“救”卡达文,没呈想,被电击激活过来的卡达文,开始了一发不可收拾的杀戮之旅。目标杀光所有的宇航员包括舱内的小白鼠。
剧情急转而变,音乐就像《逃出绝命岛》一般,诡异并且压抑。
后面就是一系列的斗智斗勇,但遗憾的是卡达文的智商和致命性都比人类强太多。后面就是一个个死亡和离别对世界对地球对生命的感叹,人之将死,所有的话都在心里迸发,有些平和安宁,也有些慷慨博爱。
有几个比较触动的点。
1.生命本身到底是美好还是邪恶
性本善恶的问题在古代,孟子和荀子两位大师早已提出自己的观点过。而后世的人似乎更多是站善良和美好那一队伍里面,真善美似乎才是生命的真谛,教育也好,报道舆论新闻各方面的都在倡导美好的心灵和所谓健康的灵魂。于是我们就是活成这个世界和自然造就的样子。
记得初中时候,学习世界历史的时候,对古希腊印象非常深刻,源于古希腊的两个城邦,一个是雅典,一个是斯巴达。那时波斯帝国到处入侵别国土地,希腊和波斯的战争断续进行着,斯巴达的建立就是每个人都善武,这样他们才能保卫住自己的家园。而雅典则是一个文化艺术精神为上的城邦,作为希腊的首都,我们雅典一直都是欧洲文艺的摇篮和起源地,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的这样的历史伟人也是诞生于此。读书的时候特别单纯,老师提问也都是按照书本来,问题是——你如果活在古希腊,你是选择崇尚武力的斯巴达, 还是本持精神文明发展的雅典,那个时候班上记得选雅典的是大多数,而选择斯巴达的只有极个别。
老师没有评辩对错,也没有明确答案,只是说选择雅典的同学们真的回到那个时代,也不一定不会选择斯巴达。我的感触是老师很开明,大家都选择雅典,是因为好像雅典似乎冥冥之中代表着一种什么寓意,但那个时候不懂。后来才慢慢知道,代表着的是文明,是美好。
虽然在后来雅典和斯巴达长达20年的主权争夺站中,雅典败下阵来,但是通过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最终美好还是长存了下来,奥运会的起源地,爱情海的美丽风景,宙斯神话的传奇,苏格拉底的各种格言,都被人们所铭记,而斯巴达却没有了太多的记忆片段。
我不知道别的同学为什么选择雅典,我选择的原因是我害怕,我害怕暴力,也害怕战争,更害怕杀戮。我喜欢温柔,宁静,我需要倾听自己内心的生音,我是一个文艺青年,不喜欢打打杀杀的征途。
但这也只你,你从小在温柔中长大,在讲文明,懂礼貌的世俗灌输下成长,你对于未曾触碰过的东西自然害怕,这很正常。
二战时期希特勒的纳粹军队,恐怖组织里长大的小孩,他们的人生在暴力战争中游荡过来,自然对于生命的理解就是遇到不喜欢就用伤害对方来表达,得不到的一律灭亡。正义和邪恶从来都是存在于世界的角落,邪魅过度自然不是好事,一定和成长环境有问题,心灵曾经受伤而扭曲,于是内心躁动的不安无法控制,不在意别人的感受,只顾自己舒服。可是正义过度慢慢的也是一种病,大家每天活在正义之中,新闻联播式的人生,莫名的鸡血,莫名的自燃,莫名自我感动。而特别是在如今时代发展如此迅猛,信息流如此快速的传播的世界里,过分的某种正义似乎也很难和世界相融。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缺乏正义和邪恶,更不缺乏美好和丑陋,缺乏的只是真实的思想和灵魂。
有些事情我们明明很想,我们不说,叫做“有些话,我不能说”。有些事情我们明明不想,却不得不做的同时,还要违心说是我们的内心想法,叫做“明天学校要来领导检查,你们被问到问题都说好,喜欢,自己需要”。然后谁谁谁要是说了学校的不好,甚至会被处罚,其实也不是说不好,只是说的是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生命是一张白纸,在我们还没有笔的时候,我们被画,被熏陶,被美化成任何美丽的风景。但也可能被污染,被破坏,被凌乱的线条布局成丑陋的模样。
于是在我们开始找到自己的画笔和橡皮后,我们开始拼命的画起我们心中想要的画,是雅,是俗,是光明,是黑暗,就全凭自己的选择了,就和别人真的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2.哪怕在宇宙中痉挛,甚至肌肉萎缩也不愿意回地球的愿望到底是种怎样的悲哀,是战争,是人性,还是欲壑难填
地球的白纸那么多,80亿“张”,真正在画自己的又有几个。
宇航员们不愿回去,哪怕和可怕的致命外星生物在一起流离宇宙的无边无际,也不太想要回到地球。只有那个队医,她相信美好,觉得地球有山有水,有阳关雨露,有春风秋霜,她喜欢小时候父亲给她讲的睡前童话故事,她喜欢和月亮和父亲一起说晚安。
惬意的地球生活然她神往其中,不能自拔,流连忘返。
而有些宇航员不愿回到地球生活,那里有战争,有杀戮,有对生命的不尊重,对自然的不感恩。那里的黑暗,比宇宙中的黑暗才让人窒息,他喜欢飞船里面的空气,那是他想要的自由。
而这两个主演分别是碟5中的“女版汤姆克鲁斯”——瑞典天后丽贝卡·弗格森,和《后天》中的那个勇敢的活下来的“儿子”——杰克·吉伦哈尔(他的那部铁拳也是特别燃)。
写到这里,我也才慢慢发现,导演想讲的大概不是惊悚和恐怖。讲的这个万千世界,每个人对它的理解,和对自己的理解。有人天生喜欢香水和名牌,有人自小喜欢豆浆和早点。这没有对错,也无关人性,喜欢就去追寻,用尽自己全身能量,千万别让遗憾一直赖着不走——最后我想飞往宇宙,却偏偏落在了地球。
因为虽然让内心平静并且舒坦很难, 但是能把喜欢的东西牢牢握在手中,从此不去匆忙追赶的模样,真的是会帅过徐志摩站在再别康桥的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