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范式的更新迭代:
01 工业时代的教育1.0形态,即课堂式学习。它包含以下特征:
· 教育等于学校教育;
· 教育的目的是传递学科知识;
· 教育唯一正确的方式是作为知识权威的教师的灌输,以及学生大量的反复训练;
· 教育唯一正确的评价方式是标准化的考试。
02 当下的教育2.0时代,即素质教育变革所倡导的社群式学习、项目制学习;
03 未来的教育3.0形态,即社会化学习,学习在窗外,他人即老师,世界是教材。它打破学习时空场域,打破师生二元对立关系,打破学在教材的限制。
教和学的界限将变得越来越模糊。学习正由单向输入变为输入、创造、分享的综合体验过程。
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可以变成学习的体验。专职学习变成终生学习。
教育有且只有一个目的,即帮助人们获得自由。获得学习的自由,获得思想的自由,使人类从个人的本能中解放出来,从他人的奴役中解放出来,进而获得人生的自由。
任何好的教育都必须做到两点:帮助学习者明了自己为什么学习,并帮助他们学会学习。社会化学习的结果是塑造一个学会学习、自我导向的终身学习者,一个自由的人。
二、教育3.0时代的第一性原理
每个人天生都是爱学习的,教育就是要帮助学习者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学习天性。
好的教育应该尽早、全面地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创造力,鼓励他们多问为什么,创造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世界中实践并反思,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并为之持久发展。
在内容上,好的教育应该带给学习者有意义的学习内容,与其真实生活有关,有助于他们解决真实的问题、应对未来的挑战。
在形式上,好的教育必须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未知的热情。
当孩子真正被激发时,学习就会自主地发生,而老师要做的是适时地提出好的问题,协助他们思考,让他们能更勇敢而自信地向前探索。
人的学习能力、创造力和好奇心是每个人尚未被充分发掘的天性。好的教育就是要复苏、激活并充分发挥这种天性。用独立教育者蔡朝阳老师的话来说,这叫“原力觉醒”,我很喜欢这个表达。为此,每一个教育者都必须时常追问自己:“我该如何帮助学习者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天性呢?”
三、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人成为自由的终身学习者
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应该是一个学会了学习的自我导向的终身学习者,一个有权利也有能力自由学习,且面对未知勇敢探索的人。
有人提出,要想和人工智能竞争,人就必须培养4种核心素养和能力:创造与创新的能力(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批判性思维的能力(Critical Thinking)、有效沟通的能力(Communication)、协同工作的能力(Collaboration)。这四种能力确实是人应该具备的。但谁又能说将来的AI就不具备这些能力呢?
好的教育并不在于此刻就告诉我们一个确定无疑的答案,而在于帮助每一个个体在面对未知的世界时,自由地去探索,去寻找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