舵舟21天读书计划之《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
第18天 李月立打卡
——————————
收获一:
推动组织,需要有最合适的架构,充分考虑集权和分权,应对市场并能发挥组织力量。所有的组织在成长后,都将成为混合型组织,它能有效解决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制订出资源分配的最佳方案,并且有效地解决其可能产生的冲突。
收获二:
我们可以把组织分成两个极端的类型:完全的“任务导向”和完全的“功能导向”。但事实上,大部分组织都处于这两种极端之间。
在任务导向的组织形态中,总公司完全下放权力,每一个事业部门负责完成任务,而这些部门之间的关联性极低。任务导向的组织的优点:事业部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它本身的需求是什么,并会针对需求迅速进行调整。
完全的功能性组织,非常集权。功能性部门的重要性,可从英特尔的职员有2/3是为功能性部门服务看出。
收获三:
“好的经营管理,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间的折中产品。”换句话说:好的经营管理,是在应对市场与发挥组织最大力量间求取最佳的组合。
收获四:
一个公司无法借助组织条文让员工产生“信任感”,而只能靠它的企业文化来建立信任。简而言之,这是一种对企业的认同,大家具有相同的价值观,且对事情的执行方式及优先级等有相当的共识。
双重报告以及同级群体想要发挥最大效能,健全的企业文化绝对是关键。
要使这样的架构顺利运作,同级群体中的个体必须牺牲自己在决策上的自由度。
要让每个个体都愿意牺牲决策上的权限,关键在于这个同级群体要足以让人信服。
收获五:
有些人想尽办法要让组织架构更简单,但到头来却白忙一场。如果组织走向极端的功能性(只遵循理论,而忽视现实),工程设计或制造等类似部门就可能与市场隔离,对消费者的需求一无所知;
而过度任务导向的组织,虽然有明确的从属关系及任务目标,却可能因为公司资源无法有效整合及分享,导致整体绩效无法提升。
混合型组织与伴随而生的双重报告系统,事实上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制度,只不过对企业而言,恰巧是最合适的架构,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