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你从小到大,一直被这样洗脑过——反正我自己确实是被这么洗过的:
想赚大钱?那就得有冒险精神!
这是最普遍,最有害的“坊间传说”——到了现代,可能得用这个词:“都市传说”。在所有文化里,每个小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都以“胆怯”、“懦弱”为耻,都以“勇敢”、“坚强”为荣——而“冒险”,显然是彰显勇气的最常用方式。
包括我(李笑来老师)在内,很多人在小时候都有过类似的“游戏”:看马路上开过来一辆车,然后就飞快地跑着穿过马路,然后一群小朋友就在那里洋洋自得、没心没肺地哈哈大笑……(许多年后,自己学会了开车,才反应过来,那大卡车司机更可能是自己吓坏了,而不是“气坏了,所以在那里使劲儿骂我们”……)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并不是风险本身,而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冒险。
我们小时候做过的这种“游戏”,现在想想实在是后怕,能够活下来实属幸运。因为这种没必要的冒险,即便风险再低,也架不住你做的次数多,最后中彩。
很多情况下,如果我们没有做过详细的研究,就不会发现大量潜在的风险。
要时刻警惕一点:
很多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这一点并不以你的个人意志为转移。
只要这件事里存在不确定因素,就一定有相应的风险存在。如何通过巧妙的设计,规避掉不必要的风险,就是我们平时最需要打磨、最重要的投资技巧。
关于冒险这个概念,观察者和行动者的理解很可能非常不同,甚至截然相反。
这有点像什么呢?比如,脑外科手术医生做开颅手术的时候,他的每一个动作“看起来”都是“危险”的,一点点的失误就可能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可这是观察者的角度。从行动者的角度来看,首先,他的目标是成功而不是冒险;其次,他就是被高强度训练来完成观察者不可能完成的工作的;还有就是,他是专家,他知道什么危险什么不危险,他知道怎么做是真正的冒险,他更应该知道怎么做才能有效地避险……
于是,在整个过程中,观察者时时刻刻“体会得到”各种危险,心惊胆战,觉得行动者在不断冒险,最后因为冒险而成功。
可实际上,行动者的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避险上,而不是如何冒险上。
于是,请你仔细想想,当我们看到有人完成高难度动作的时候——我们是观察者,他们是行动者——他们若是“经验丰富”,那所谓的“经验”,更可能是“避险经验”,而不是“冒险经验”;而如若不经提醒,我们这些观察者就可能出现理解偏差,误以为人家所拥有的那丰富的东西是“冒险经验”。
你的投资依据必须靠且仅靠你自己的深入思考。
大家永远要记住:
听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最后自己做决定。
这是我在各种场合下,反复提到的一个原则。
从众很容易,你不需要思考,只要把自己的大脑托付给大众即可。但是你同样无法享受“特立独行且正确”所带来的收益。
其实不光是投资理财,这句话可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得到运用。
我们之前一直强调注意力的珍贵。我们通过各种方式节省下来的注意力,就是为了最后把它运用到提升自己的判断力上。
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学会如何合理地规避风险,这些都是最需要我们投入注意力的事情。
冒险常常是他人对冒险者的理解,而不是所谓“冒险”成功的人的行动。
现在大家熟悉的概念“风险投资机构”(VC),就是一个普遍被民众误解的概念。连很多一线创业者最初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曲解从事“风险投资”的机构和个人。他们最常说的话可能是这样的:
你不是风险投资么,没风险干嘛让你投资啊?!
这是最典型的“望文生义”。“风险投资”模型其实也很简单,通俗点讲,就是:
锁定一个增长最为迅猛的领域,然后在那个领域里投资很多有可能超速增长的初期企业,以期得到最大化的收益的同时,从概率上保证总体风险降到最低……
VC 其实是最懂如何“不冒险”的。而风险投资的模型设计,也是为了避险,而不是冒险,目标有两个:
尽可能获得最大化收益;
尽可能降低系统化风险
我们的语言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我们嘴上说“勇敢”,实际上在表达“鲁莽”;我们嘴上说“风险投资”,脑子里想的却是“冒险投资”等等。
很多时候,我们的语言已经表达了我们的态度。
比如当涉及到投资领域时,很多人喜欢用“玩”和“炒”来描述自己的行为。
这样的语言背后隐藏着很大的风险。觉得自己只是玩一玩,所以做不好也没关系,认为自己只是炒一炒,所以冒点风险也无所谓。
因为这样的心态,你就不能认真对待投资理财,更不能在这个领域积累下专业知识,所以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回报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两件事儿上一定要注意安全,一定要学习并积累如何避险的经验:
在资本安全上;
在人身安全上。
可人们为什么普遍倾向于在资本上无视风险的存在呢?总体上来看,就是因为人类普遍没有资产管理的经验,关于资本风险的恐惧,尚未有机会形成“基因记忆”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人类对财富、资本的认识,实在是不多、不久、不够,实在是太少、太短、太不够了!想想看吧,以下都是毫无疑问的事实:
1.人类对财富的认知其实没多久。你看,人类开始使用货币至今不过几千年而已,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是相当短的一段时间;
2.长期以来,人类之中拥有足够财富的人群比例一直是非常非常低的,那比例其实低到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3.整个人类,除了一个民族(犹太人)之外,迄今为止都会多多少少妖魔化“复利”这个概念——这可是财富领域里最重要的概念(后面根本没必要跟着一个限定词“之一”);
4.人类社会从未停止过动荡,古今中外都一样,每一次大的动荡本质上都是对财富拥有者的杀戮,于是,关于财富的基因事实上很难持续传承;
5.人类真正认识到市场的好处(从真正的知识研究角度,而不是“凭直觉”),不过两三百年而已(中国更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重新开启这方面的认知);
6.人类真正研究经济的运作规律,从亚当·斯密开始计算,迄今也300 年不到;
7.人类对投资市场的探索,只不过是 200 多年前才开始的(美国的股票市场是从 1792 年华尔街边的一棵西印度常绿树下的露天交易开始的);
8. 人类对概率的真正认知,从十六、七世纪开始,对概率的研究脱离赌博,应用到资本上、应用到风险评估上,这进程一直要到上个世纪初才算起步,迄今 100 年不到……
也就是说,在财富与资本的领域,对于风险的认知,对整个人类来讲,根本不可能产生“基因记忆”,根本不可能“天然就懂、天然就会、天然就知道该怎么做”。当然,最可怕的不是不懂,而是明明完全不懂却不知道自己不懂,甚至觉得自己很懂……
人类与大自然大面积共处的时间是数十万年,可谓经验丰富;可是,人类与资本打交道,却相当于全然没有经验。而关于冒险的基因记忆,人类是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养成的。可现在若是把这些经验运用到“与资本打交道”、“与资本共处”上,基本上肯定是不适用的。
这是不变的生存法则,开车如是,生活亦如是,投资、创业均如是——只要涉及到人身与资本:
1.安全第一;
而后才是下一条原则:
2.成为专家;
锤炼自己的学习能力,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然后像专家一样思考、决策、行动。
专家轻易不冒险——虽然电影、小说里经常大肆渲染他们如何在关键时刻“冒险”。因为那是大众娱乐,不那么描写,大众不相信。
成为专家的好处有很多。
首先,你会对投资有合理的预期。
做过咨询的人都有这样的感慨:
越是没做过功课的人,要求得越苛刻,期待得越离谱。
真正的专家知道,风险永远不可完全消灭,进而也就不会做出不切实际的预期。
其次,你会保持理性。
心理学上已经做过研究,当你把总资产的1/4拿出去冒险,你将无法对它视若无睹。
真正的专家,懂得如何去分配资产,让自己始终保持理性,做出尽可能准确的判断。
最后,你会心态平和。
专家也会失误,专家也会损失。
但只要他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他就一定有机会运用自己的知识重新来过。
知道自己永远有专业知识可以依靠,在任何情况下都容易保持平和的心态。
别人也许会赞赏你的勇气,你却需要知道,“勇敢”从来都不应该是需要自我证明的东西——这真是跟整个社会唱反调,它教育我们要“勇敢”,却从来不告诉我们,那是它需要的,不是我们需要的。
要知道,只有爱面子的笨蛋们才需要证明自己有勇气。他们不懂的是,一时的面子保全了,他们却早已因此成为时间碾压的对象。
所以一定要认真仔细地:
3.看傻瓜们冒险。
看多了,你的避险经验就丰富了。
如何区分自己是在“看傻瓜冒险”,还是正在被当作“冒险中的傻瓜”?
这里有一条简单朴实的判断标准:
能否清晰说出“行动依据”。
如果你的依据只不过是“别人都这么做”、“大家都这么想”、“我得到了小道消息”等等,那么你成为被别人观察的“傻瓜”的几率就很大。
有独立判断能力的人,总能给出清晰的依据,即便它不是每次都正确,但一定是可以通过反馈来修正的。
只有在这个时候,你才是真正在磨练自己的判断能力。否则,就很有可能变成别人学习的标本。
最终的结论是这样的:
做事之前一定要想清楚。深入思考到你的结论已经和绝大多数人不一样——要做到“特立独行且正确”才行。这样的时候,你做出来的事情,别人会吓到,他们觉得你在冒险,你却知道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儿。
最后,有一本书,必读:《Fooled by Randomness》,作者是Nassim Nicholas Taleb,也许是目前地球上最聪明的几个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