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组织管理的研究,最早都是起源于工厂。在有成规模的工厂之前,人类生产活动的形态是小作坊,父子师徒关系起到了管理作用。由具有话语权的长者确定作坊的劳动计划,具体的工作任务。核心竞争力主要在于代代相传的技术。随着生产活动的扩大,生产流程的不断复杂,例如染布需要不同工序之间以较准确的时间前后衔接,管理逐渐成为一个问题。工厂的运营,以及运行过程中的量化指标,逐渐成为明确的管理事务。从发展源头来说,对业务运营、过程指标量化的管理活动,最早就出现于制造业。
随着IT技术的发展,进入互联网时代,依托全球网络开展的不同于生产制造的商业活动显露价值。互联网各行业,如社区、电商行业等,快速落地数字化智能化的运营系统,并作为数字化能力高地,“互联网+”式地反哺其他行业。
对比
为什么互联网行业的数字化运营体系发展更快更成熟,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互联网行业能快速发展起数字化运营能力的最基本的优势,在于互联网商业系统天然地完全以IT系统构建而成,所有业务流程天然地运行在各IT系统上。所以互联网行业业务数据规范,采集容易。而反观制造业,信息化的建设是基于现实存在的生产设备的。整个生产运营的IT系统,如MES\ERP的上线,要与设备生产线进行衔接。产线机械设备本身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对接到MES等系统,实现全流程信息化数字化,是一个复杂工程。且各工厂生产流程不同,不存在通用的信息系统能对接五花八门的现场设备与生产管理流程。相反一定存在大量的定制化开发,才能让生产管理系统能适应一个工厂的实际生产管理需求。这导致工业领域的信息化数字化程度落后于互联网行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电商业务相对工厂运营业务简单。这种简单更多地体现在,电商业务可以说主要围绕社会科学,也就是经济、商业展开活动。而工厂运营,则涉及五花八门的制造领域的专业业务知识,不同工艺行业的领域知识截然不同,不同工厂的运营管理方法也截然不同。面向每个具体生产活动的运营管理需求也就截然不同,指标体系的提炼也变成了非常考验工厂方面管理人员能力的一项任务。同时构建IT系统来实现相应的数据系统,更需要开发人员有能力从工业业务领域认识数据,相应工作的开展,对人员也就有多方面的能力要求。
技术服务商业形态和从业人员
类似MES/ERP等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甚至一些像定位系统一类的辅助IT系统的技术提供商,往往深入某一行业某一领域开展业务。反过来如果一个工厂对生产制造的数字化运营体系建设,以项目制的形式,外包给技术服务公司。那么通过这些项目逐渐成长起来的技术服务公司,也会以某一行业某一细分领域锁定为自己的主要业务市场。
原因是相同的,就是工业上,不同业务领域的领域知识,管理需求差异很大,跨领域业务经验较难通用。
对从业人员来说也是一样,想要熟悉某一细分领域的业务知识,往往需要花较多时间,才能成为领域专家。互联网方面,社区运营,电商运营的逻辑也不相同,一个熟悉社区运营的从业人员,想转行从事电商运营,仍需付出很多努力。更何况业务差异更大的制造行业。对于运营管理来说,技术服务需要完全基于对业务的深入理解,才能提供有保障的服务。这就使得从业人员,基本只能深入一两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