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清乾隆十一年,五十四岁的郑板桥自范县调潍县任县令。
秋季的一天,他微服赶集,见一卖扇的老太太守着一堆无人问津的扇子发呆。
郑板桥走上前去,拿起一把扇子观看,只见扇面素白如雪,无字无画,非常单调;而眼下又错过了用扇子的季节,自然也就没有人来买了。
于是,郑板桥决定帮助老太太。他向一家商铺借来了笔、墨、砚台,当即挥毫泼墨,顿时引来了许多看客。只见随着他笔起笔落,一棵棵冉冉青竹、一丛丛吐香幽兰、一株株傲霜秋菊、一枝枝落雪寒梅等瞬间飞到了扇面上,之后又配上诗行款式,使扇面诗画相映成趣,宛如一件件绝佳的艺术品。
见此情景,围观的看客争相购买,不一会儿功夫,一堆扇子便销售一空,解了老太太的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