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朋友一起吃饭,席间说到一个人的出身,我们分管领导今年三十多岁,家境殷实。关于他有个这样的传说:上级机构有位领导要去北京开会,向他借辆车,他一口答应了,第二天开过来一辆宾利,领导觉得太高调,不合适,他便把自己六辆车钥匙都拿过来,让领导随便选。
我们都感叹他是人生赢家,被人甩了何止几条街,那距离,连起来可以绕地球好几圈。
有位朋友突然说“那又能怎样,咱现在不也挺好的,至少发了工资还能痛痛快快吃一顿顺风肥牛,我们终究也会成为他那样的人。”这话听着就这么提气,大伙一同举杯,敬未来那个牛逼哄哄的自己。
我始终相信,你的观念就是塑造你世界的最重要因素,甚至一个人的人生都是思想的产物,我们终究可以遇到那个心想事成的自己。
用社会学家莫伯特金伯顿的观点说,这种可能出现的现象叫做“自证预言”,指人会不自觉的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
现在的我们干着普通的工作,拿着微薄的薪水,每天做着重复的事儿,有时候也会有些抱怨,为什么总有做不完的工作,为什么某某某每天喝茶、吃零食、逛淘宝跟我拿一样的薪水,哪有这么多为什么,这都是自己的选择。
干这些活儿能不能让你成长?如果能,没有拿更多的钱,又有什么了不起?跟成长相比,那些又算什么呢?!你跟他们活在不同的世界,他们可以对自己的未来不负责任,但我们不行,做不到。
你对待自己善良,生活也会善待你;你自己宽容,生活也会对宽容;你认真过好自己的日子,生活也回认真对待你。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怎么对待它,它就怎么对待你。
遇到心想事成的自己,先要对自己负责。
李笑来老师说“你希望活在什么样的世界,那就先按照那个世界应有的规则去行动,自然而然你就会慢慢向那个世界靠拢,最终真的活在那个世界。”
你想成为一个作家,那就以一位作家的标准要求自己,坚持阅读,刻意练习,学习各种写作手法;你想成为一个英语高手,那就以一位英语达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去英语角和老外交流,报价各种线上线下的活动,不断扩大词汇量;你想成为一个运动员,那就以运动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进行力量和体能的训练,合理搭配营养。日积月累,习惯成自然,你就是作家、英语高手、运动员。
遇到心想事成的自己,先活在未来。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见鬼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