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看完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所以当我看完路遥早期的作品《人生》时,内心并没有像当初那么震动,但当在书城随手翻开这个故事的时候,依旧被路遥文笔所吸引,他总能抓住年轻人的内心,并把它刻画的淋漓尽致,读他的作品总能在某些时刻感同身受。
也许是缘分,手里最近抓到的书命名都是那么宏大,无论是《命运》还是《人生》。人生很漫长也很短暂的,但书里只写到了高加林24岁,末尾是一个不是结局的结局,个人觉得正是路遥的点睛之笔,意犹未尽才是人生。我们常在别人或者自己情感破裂的时候给出三观不和的分开理由,三观之中便有人生观,正确的人生观我想就是本书想表达的主旨。《人生》这本书是写给青年人的,故事也只是高加林人生浮沉中一段短暂岁月,我想正是因为青年人在这个时期是最是需要指引的,理想与现实的交织,社会与内心的碰撞,刚踏入尘嚣的生活便要开始学会作出人生许多重要的决定,事业、爱情、婚姻等等,这些重大的抉择都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每一个抉择如同岁月不可回首。因此青年人在这时期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尤为重要,也就是自己的原则、初心,才不至于在诡谲迷离的人生道路上迷失方向。
如何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呢?毕竟人生只有一次,在我的理解里首先需要真正的了解自己,只有真正的了解自己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而非外界导向给你的,无论自己是大树还是小草,只有适合自己养分才是最好的。其次是思考,不断提问,不断解答,不断深挖,最低成本的方式便是通过阅读去体味别人的人生,思考故事背后每个角色的抉择,哪怕当下无法理解,但依旧可以训练人的潜意识,潜意识在我看来便是直觉,它是人综合认知给自己的反馈,意识是我们能自由表述的冰山一角,潜意识便是藏在海面下的整座冰山。
路遥故事里所选的素材很有意思,总是极具的代表性平凡大众,总是处在文不成武不就的高中毕业的青年人,而当时的社会却处在巨大变革期,并不能较好给予青年人引导。因此这个时期的青年人内心地挣扎是尤为激烈的,这与今天大学毕业后的年轻人何其相似,那时候高中毕业的青年人已经见过外面世界了,又如何愿意回到土地的世界。现在年轻人见过了都市的灯红酒绿,摩登高楼,如何甘心回归县城平淡的生活,就业对于这个高速发展中的国家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社会矛盾,历史总是不断的重演,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