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份有幸参加市里的观摩课比赛,真的没想到会让我去参加。那还是因为5月份参加省里的心理健康优质课录播课,我跟学校的另一位老师都交了这个课,没想到市里会选中我的课进行高中的市无生微型观摩课。
自从知道要去参加,从又兴奋又不知所措,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到开始选课题磨课,过程也是比较难熬。
周六日两天在家也仅仅是确定了一个课题,是上半年讲过的一节公开课,本以为从星期一开始会是时间比较充裕的,可是我低估了去市里讲课的难度。周一将教案和课件做出来后,周二上午用学生讲了一遍,整场时间把控是可以了,但是因为没提前试课件,导致乱码,讲课流程受影响,整体来说:一塌糊涂。被主任说的需要全部推翻再来,这在我心理预期之内,所以下午我就开始调整,但调整过后效果仍不是很理想。中午听取了一位大学同学的建议,她还给我提供了重新拍摄开头心理剧的想法和演员,晚上就去他们学校进行了拍摄,效果特别好,感谢她和她的学生!周三开始磨课,主任问,你对课程的整个逻辑设置明白吗?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你只是在走流程,并不是在讲课。没有学生、15分钟,你的重点能讲清楚吗?说话啰里啰唆,上课随意性太强,要狠改,改到标准化流程,不是你想怎么样,你认为怎么样,而是要你讲清楚知识点,让学生和评委听明白。机会这么难得,要珍惜!我知道,所以把领导说的点一个一个改,跟主任把每个环节一个一个分析试讲,其中逻辑一个一个读透。中间不断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行,是不是讲课很烂,但想着不能给学校丢人,甚至不能给县里丢人,因为这是我们县第一次去市里参加类似的比赛,一边怀疑一边努力。最终周三下午出来了成稿,一遍遍联系,一遍遍修改细节。周四录下来跟老师开始扣细节,明显还是不熟悉,自己也觉得一些环节说的不是太好,只能多练了。下午开始再一遍一遍改,一遍一遍练,我在纠结晚上的值班还要不要去,怕耽误事情,但想想,自己不能因为这些让正常工作停滞,我还是坚持去心理健康中心去值班,没想到有个女孩哭着来了,当晚又做了一个咨询。认识到时间的紧迫,在值班任务完成后,继续一遍一遍过流程,改课件。周五终于到了,下午三点要去讲课。我上午想着再练几遍,板书也要设计,自己就在录播教室,对着PPT一遍一遍讲,主任也根据我的教案,提出几个教学目标上的细节(我真的不太会写教学目标),并且亲自示范了一遍应该怎么讲,也给我加油打气,相信自己就会放轻松。到11:30,终于所有的东西准备完毕,开车回家,然后去讲课。
15分钟,很快就结束了,整体还不错,没超时。其他两位是一个小学,一个初中,真的是高手, 学习了不同的风格。初中老师给我的反馈是,语速适中,整体不错。没得到评委们的反馈。自己感觉在其中几个环节还是着急了,按教学设计来说,任务是完成了。但总感觉不完美,讲述内容过多,活动相对来说偏少。我将现场视频发给一个朋友后,朋友说:环节很完整,也很流畅。但为什么解决冲突的五步法是直给学生的?我当时的回答是:先告诉他们具体怎么做,然后自己理解后在生活中就可以尝试用了。其实我内心也在纠结这个点:是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让学生自己生成?哪一种会更好?等等问题。我想着如果我再讲,会不会有大的改动?会不会更好?
整个课程设计中,最大的亮点应该是用翻转心理剧来解决学生们体验换位思考后的结果(再次感谢演员和朋友)。高中生的心理课应该有更多的自我思考,活动体验不能太浅,重新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高中生心理活动特点要求设计以后的课程很重要,不能只是瞎热闹而无思考,又不能像讲课,知识点过多,怎么把握好这个度,确实需要好好琢磨。让学生有所收获,让我们也跟学生一起成长。上好一节心理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