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终身成长》读书用书活动第二讲开始了,老师分享完后,给我们留有作业:
1-请讲述一下,你对成功与失败的定义!
2-请从1―3章中,找出5个以上,对你有影响的,或相同或不同认知观点的,日常习惯用语或说法(如上述17个),并用自己的语言,讲讲,对你有什么影响?
1-
对于成功和失败,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只是简单的,认为成功是好的,失败是不好的。成功了就很高兴,喜欢成功。失败了感到沮丧甚至痛苦,害怕失败。以成功为荣,以失败为耻。
读此书后,才知道,这是明显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会对我们的人生起到阻碍和消极的作用。我们需要真正去理解和思考,成功和失败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又味着什么。
书中,分别用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重新定义了成功与失败。
由此,我对成功和失败有了新的理解,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以后还会有更深层次的领悟。
以下是我目前认识到的,对成功和失败的定义:
《终身成长》,意在一个人的成长是没有终点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无关年纪,无论成败。
我们要从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角度来看待成功与失败。
成功和失败都只是暂时的。成功并不能代表以后一直都成功,失败也不能代表永远就是失败。
暂时的成功,表明目前方法可行,方向正确,是付出努力后的一个结果,一种收获,成功并不是让我们就此停止不前。我们要继续执行和调整更有效的方法,付出更多的努力,取得更大,更多的收获。还可以把成功的方法复制给更多的人,这也是我们带团队所要具备的基本功,所谓成功复制成功,复制的是成功的方法。
如果眼下受到挫折了,并不能证明就是失败了,也许是方法不对,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其实这也是一种收获。它提示我们要从失败中寻求方法,加上不断的努力,就能收获自己想要的结果。从失败和挫折里受益,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让自己成长起来。
我们的人生,也不能简单的用成功与失败来衡量。而是要以成长的心态来对待。成功和失败,都只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一个暂时的收获而已。
成功不能骄傲,失败也并不可耻,成功和失败,它们都是一种成长和收获。
2-
对我有影响,或者目前感受较深的观点。
1)贴标签
贴的标签,无论是好是坏,被贴标签者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叫做标签效应。
标签具有导向的作用,会使被贴者向标签所预示的方向发展。
当今很多家长,都或多或少给孩子贴过标签。当孩子不按自己的意愿做事,就会给孩子贴上“不听话”的标签,当孩子某件事没做对,会给贴上“笨”的标签,还有懒,挑食,胆小鬼,没出息,成绩差,不努力等等。
当一个孩子被家长说成“笨”这种负面评价时,孩子会比较容易情绪化,开始怀疑自己是真的笨,也更容易失去信心。
当孩子做对某一件事情时,又给贴上“真聪明,太棒了”等等的所谓好的标签。
无论好坏,这种夸大的否定或表扬,都会让孩子分不清到底是错在哪,对在哪?
所以,要实事求是,客观具体,不能太笼统的否定或肯定。
2)孩子的自信比分数更重要
每一次考试,家长问的第一句话是考了多少分。久了,孩子都害怕考试,或者害怕告诉家长考试的分数了。
就以这次孩子数学的期中考试来说吧。孩子小声把我叫过去,悄悄给我看了他的分数。当他爸凑过来要看时,他就把试卷藏起来,一副害怕的表情,明显怕他爸说教他。他爸还是看到了,说到:“怎么才86分啊?”儿子一副失落的样子。
我和儿子分析了得分情况和错题。明显附加题满分,先表扬孩子,这是他努力学习的结果。再分析错题情况,儿子自己都在说,读题不认真,计算不仔细,粗心了。
分数,只是一个参照,我们更应该思考分数背后的原因,对的继续努力,错的加以改正,及时肯定,增加孩子的自信。
3)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这我深有体会。之前我一直不想写文章,是害怕自己写不好,即使写了也不敢发布自己的文章,害怕丢脸。
追求完美,也就是追求成功的表现。只有我完成了一篇篇的文章,才会掌握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完成写文章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也就是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针对这一点,我有一篇文章,特意写过,就不再重复了。
4)都是你的错
当出现问题时,我们都习惯去找别人的错,找客观原因,而不是从自身找原因。
就像昨晚,在对孩子写作业这个问题上,和他爸又起了冲突,我非常生气。原因是我怪他爸不学习,不知道如何教育和引导孩子。他怪我太放纵孩子。
孩子一开始写作业,就要求我把电脑打开,他想边看老师的网络讲义边做题,我和他爸让孩子先尝试自己做,把能做的先做完,实在不会做的,再开电脑。
孩子不同意,他爸就一顿说教,非常不耐烦。孩子就很生气,哭了,还叽叽咕咕的。也不知道孩子在说些啥。都急爆了,这种以爆治爆的方法,不管用。
我就走到孩子爸跟前,小声给他说,让他注意语气,好好说。他爸就说我太惯着孩子,太照顾孩子的感受。他的观念是不听就得打骂教育。我就说他不学习,你这套方法行不通,怪他自己不好好学习,把孩子给糟蹋了。他说我不对,我怪他有错。
后来冷静下来,我就跟儿子好好沟通,最终达成共识,我和儿子还抱头哭了一阵。
这种推卸责任的态度,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5)刻意练习
我开始刻意练习不生气,刻意练习原谅别人。
昨天上午,老公有空,于是开车送儿子去成都上课,我陪同。每次他开车送,都是踩着点出发,路上一路着急,生怕堵车或迟到。
刚出小区左转弯,就遇到过马路的行人,还慢吞吞的。我老公就着急的说到,走快点嘛,还故意放慢脚步,胎得很。
让他早点出发他不听,本来我也很着急,还很生他的气。但我反而刻意的笑着对老公说:要是过马路的是你,你会加快脚步跑起来吗,不见得。你可能会觉得,转弯车辆,应当礼让行人。所以,你就不要生气了,这么个小事,也不值得来影响你的心情啊。事后,老公也觉得能想通,比较愉快,我气也消了。
跑在高速路上,我老公老是埋怨别人跑慢了,一路评论着这个司机,那个司机。还说,你看嘛,堵车,很多时候就是那些开慢车的人造成的。搞得我都受影响了。
刚好遇到前面和左右车道的车,速度都很慢,他没法超车,就又开始说到,跑这么慢,才70公里不到,跑啥高速嘛。
我安慰他说,也许人家是新手呢,或者是女司机,或者在欣赏路边的风景。而且这路又不是为我们修的,能超就超,不能超就跟着走,找准时机再超车。
晚上,朋友预定好10人席位,请吃饭。我们先到,就先点菜,按照朋友说的,点了一只兔肉和耗儿鱼。
朋友来了,就问点菜情况。
老板当时清清楚楚告诉我一斤耗儿鱼有4条,我准备点2斤半,刚好10条。最后听取老板意见,点了5斤。
我说有20条耗儿鱼,我老公说只有10条,还坚持和我理论。要是以前,我早就和他争论起来,说不定还会生气。
但,当即,我就说,别争论了,上菜以后,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