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经济学家和证券分析师都难以预测市场经济的走势,有些投资大师却能够几十年持续复利?
这两个问题看起来是相互矛盾的,难以预测,为何又能产生确定性的赚钱结果呢?
有人提出是因为幸存者偏差,你只是看到少数一部分的幸存者,不知道背后有多少被淹没的人群!
可是像巴菲特这样几十年以上连续决策取胜,这很难用幸存者偏差解释了。
事实上,有许多投资大师给出了答案,投资其实就是一场比拼人性的认知比赛。
经济学家和分析师常因为知识渊博而过度自信,我曾经看到一些统计数据,越是自信的经济学家,越喜欢预测经济现象,但是犯错的几率也越高!
积极地心理暗示往往会将人引入某种单一的线索,更容易遵从情感而非理智。
很大一部分分析师常会因为对某篇研报付出了相对较大的努力而认为拥有更强烈的意义,那些热门股票随着调研机构数量增多,也会增强股民甚至分析师对它的信心,导致人们更容易忽略一些常识性的经营风险。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前面的问题就讲得通了。有经验的投资者掌握了如何掌控自己的人性,或者说是情绪对其投资行为的影响。
想要投资区块链,遵循概率是第一位,听起来很简单,背后必须掌握丰富的知识,从金融到企业,再到科技和人性,这些都是概率评估的一部分。
还要具备干预或者促成确定性的能力。当资本达到一定程度,很容易就尾大不掉,前怕狼后怕虎,更加难以实现复利。
企业家和投资者经常使用的做法就是传递理念、资本运作、创造价值。
不管是自我的认知还是外在的认知,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道很难通过的门槛。
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一直保证盈利,除非你能很好的理解并且把控人性。
例如,索罗斯通过寻找政府的羸弱环节进行攻击,进而制造恐慌,强化反身性。巴菲特买入某只股票后,通过宣扬理念强化了投资人对该只股票的认可,同时,也可以利用的强大的现金流持续支撑股价,引发价值的确认。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真名徐志,80后,拥有10年以上的投资经验。
徐志凭借124篇投资分析,仅在雪球财经就圈了12.4万的“铁粉”,但他却坦言,“2017年对于我来讲,是比较失败的一年。”
2016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后,由于惯性思维,徐志在2017年并没有按照原计划进行高估值向低估值的动态切换,而错过了很大一块收益。
徐志反思:“首先,投资体系的基础逻辑没错,估值差达到50%以上的程度,在成长性相似的情景下,大概率存在错误定价的标的物,估值低的那一个可能存在更大程度的低估;其次,股价运行的极端,往往投资人会被股价洗脑,而这时候价值才是关键。投资体系设定成功之后,坚持投资体系的一致性才是长期制胜的关键所在。”
“从长远的角度看,2017年对于我来讲也许是好事,关键性的错误早点犯,可以为后面几十年的投资生涯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徐志说:“2017年被称之为‘价值股’大年,而在我看来是一次普通的价值回归。现在,普遍的优质蓝筹股还远远谈不上泡沫,而中小创具备投资价值也有很大一段距离。”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规则,或者称之为系统。有了规则,我们不会偏离方向,对市场进行监控,还可以拥有大局观,跳出交易做交易。
投资最忌讳的就是情绪波动,尤其是对新人来说,最难克服这一点!
当你开始投资后,你可能每天没事都会顺便打开行情软件来看一看,每天睡醒的第一件事就是看行情, 一开始炒股我也是这样,有点小兴奋,更多的是疲乏不安。
投资就是反人性的,整体涨的时候,你会认为形势大好,赶紧加仓,稍微有点风吹草动的小跌,你就会觉得形势不妙,急着抛盘。
币圈里,很多人会选择追涨杀跌,却不知道,这是投资的大忌。这样操作,不倾家荡产就去烧香拜佛,感谢菩萨保佑吧!
除此之外。不要去对一个币或者大咖产生所谓的信仰。
一旦形成了信仰,你就不管发生了什么都会对他深信不疑,听起来有点像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不过道理很简单。
如果你感觉一个东西好,你可能会不断地刻意寻找证据来证明它好,这样好说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如果别人说不好,你还要怼他们:你们懂个屁!
这都是人情所致,所以我说,千万不要对一个币或者大咖产生感情。
最后送上一句话:
熊市期间,大盘反复探地时,该底必穿。能看出来的决不是底;
牛市来临,大盘反复摸顶时,该顶必削。能逃掉的也绝不是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