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地铁上的一幕让我心情复杂。地铁到停靠站,一位孕妇挺着大肚子上来,车上人很多,门口都占满了人,此时临车门的一位帅哥赶紧起身让座,周围人都在注意孕妇的大肚子。我观察到一个细节,这位孕妇自始至终都没有跟这位帅哥说声谢谢,甚至,连看都没看他一眼,她的表情一直都很淡定。
我不知道这位孕妇当时如何想的,也许她当时心里有其它事情,状态很不好。也许她当时身体不适,勉强行走。也许有其它很多种可能。我们不是站在道德的高地上俯视他人,但是,最起码给与帮助你的人一个感谢的微笑总可以做得到吧。生活中类似的场景屡见不鲜,的确有很大一部分人不说谢谢。这中间有小孩子,有老人,有中年人。当这成为一种现象的时候,也许就和我们的观念有关了。
每个人的教育背景不同,从小到大我们都被爸妈教育好好学习,孝敬父母,待人友善。但是有一个细节会被我们忽略,就是,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有在农村生活背景的朋友可能会有体会,当亲戚送来美味的食物给小孩子时,很多时候道谢的是大人,给他买这些干嘛呢,不能太惯他了,不用这么破费云云。全是大人们在说话,完全不会给小孩子表达的机会,长此以往,小孩子面对帮助时羞于答谢,甚至会扭扭捏捏,不知所措。
在一些大人的眼中,小孩子不用学这么多成人的礼节。等到孩子大了就自然会说了,这就完全盲目乐观了。
仔细观察一下身边,我们不难发现,孩子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善于表达,另外一种寡言少语。很多家长说这是性格原因,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孩子畅快的表达有多么重大的意义。表达能够很好地让孩子和这个世界互动,一方面,他可以告诉世界他的诉求,他的身体健康状况。这对于监护人来说非常重要。另一方面,良好的互动可以让孩子更快地学习知识,说话指引思考,思考带动知识的应用。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作为成年人,我们有时候会刻意压抑自己。比如在家庭聚会上,在兄弟姐妹的婚宴上,在平日里的生活中,我们很想祝福,我们也很想对自己的她(他)说声辛苦了。但是大部分时候,我们感觉这是多余的,心里想如果说出来怪不好意思的等等。长久以来,我们多半会选择保持沉默。
在表达上,西方国家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夫妻之间,家长和小孩子之间的良好互动给人一种很自然的感觉,这种沟通可以让我们知道对方的感受,拉近夫妻感情,增进亲子关系的培养。
基督教的信徒们在准备进餐前会有一个祷告,摘自“ 谢饭歌”的一段: 我们会食同心感谢,一粥一饭来处不易,上帝恩赐同胞汗血,欢喜领受为人服役。这样一种仪式,让我们通过言语表达对食物的完美和珍惜,让我们对食物更加敬重,从而更好地提倡粮食节约。
其实,生活中需要我们更多地表达和沟通,人类进化的过程,就是沟通升级的过程,沟通会带来交流,我们分享思想,感悟,经验,感受。让自己与世界互动起来。所以,不管面对亲人还是陌生人,不管面对感恩还是郁闷,让我们畅快地表达出来,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