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龙一身都是胆,更有仁心并义肝。
士劝渠能和益土,百惊不动是人安。"
——《咏史下·赵云》陈普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故称其“常山赵子龙”,以此威名天下。敢问一代豪杰,以何闻名于天下?
依我所见,这首先与他的忠义士气不可无关。在民间,就一直流传着赵子龙两扶后主的精彩故事。
且说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因兄长离世而离开公孙瑾,于邺城遇见刘备,从此投靠刘备,开始了29年的大将之旅。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亲自率军南下攻取荆州。刘备兵败,带着十几万百姓向南逃往江陵,曹操派麾下精骑快马追赶,在长坂坡把刘备的队伍打散了。此时情势危急,刘备便丢下妻儿,仅带着张飞、诸葛亮等数十骑向南逃逸,而此时中间的糜芳看到赵云向北而去便禀报刘备说“赵云必定是向北投靠曹操去了”。刘备闻言说:“子龙是不会弃我而去的。”张飞不听,果不其然,赵云胸抱小主人阿斗,单枪匹马冲锋陷阵,保护着小主人回到刘备身边。由此可见,赵云忠义至极,不管自己的生命安危,在乱军中也能只身保护小主人,更别说为功名利禄投靠曹操了。正是他的英勇仗义,才赢得刘备的信任,为先主打下一壁江山。
其次则与他的爱民惜民息息相关。
刘备平定益州之后,有人主张将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给诸将。赵云反驳说:“霍去病曾说过匈奴未灭,无用家为,现在国贼不只像匈奴只有一个,所以还不到可以安定下来的时候,须等到天下平定之后,再使众人返回家乡去耕耘田地,这才是最好的决定。益州的百姓,刚刚遭遇战祸,现在应该将田宅房产归还给百姓,先让他们安居乐业,然后可以使他们服兵役、纳户税,这样也能得到益州的民心。”不可置疑,刘备当时就接纳了这位老臣子的意见。身为长年厮杀战场的大将军,何人不想建功立业,安名享乐?可赵云不同,他的心里有的是益州的百姓。百姓刚经历战乱,或倾家荡产,或妻离子散,怎能去征用他们的田地疆土来分发给众将士呢?应安定民心,使他们恢复元气,安居乐业,由此则可民心归顺。且不说其言论对于否,先主刘备也十分赞成并采纳赵云的意见。而赵云的爱民之心和其鸿途伟略也由此展现出来。
忠义忠君,爱民惜民,此之谓豪杰常山赵子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