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村大队的人忙着在村里拉梯子挂彩旗、挂红灯笼。市里面也随处可见穿工作服挂彩灯,城中心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往来穿梭的人群,忙着买年货:瓜子摊 卖凉皮儿的 卖炒面的 卖鸡蛋灌饼 豆腐窜等小吃的,生意异常火,大人手拉手牵着小孩逛街,情侣们出入各色商厦、肯德基、烤串店…… 络绎不绝
年前的气氛热闹了起来,各事业单位放假的越来越多,促成了这样的奇观异景。
走在外面,可以领略到乡村的特色:炸丸子味,炖肉的味,剁馅子声,放鞭炮声……
其实都是瞎忙活,可这个“瞎忙活”非常正经又严肃,仿佛虔诚的信教徒步调一致乃至按部就班遵循着特定的规程来做礼事。
年关已近,很多身处异乡的人忙着抢车票,大包小包肩负在身,急着赶回家,下载刷票软件,跟家人qq微信聊天。
年还未到,先闻其声,先观其色。氛围渐浓。
什么是年味。有些说不清楚,这种东西很抽象,无法用一两句话就准确描述,但年的影子无处不在。
于我的体会而言,年味更多的是针对孩童,与大人无关,或少关(联)。
只记得小时候到了冬天,孩子们都盼望着放寒假,一放二三十天。等寒假到了,就盼着过年。等着吃好吃的,穿新衣服,领压岁钱,一部分攒着,一部分拿来买擦炮(烟花爆竹的一种)、买塑料手枪,塑料小圆子弹那种,等到了三十儿看春晚,初一凌晨早起放烟花。天亮后跟着伙伴们互相炫耀,一起到处跑。
这四五年,每到过年,除了家里人和几位亲朋好友是最惦记的,其他的一概没有过深过多的印记。
多是规划下一年,总结上一年。
自从有了微博微信企鹅这些软件,互联网发展得日趋成熟。把所有人一下子拉近了,过于的近,导致过年时也没有那么多的期待和激动。
自从吃肉越来越频繁,好吃的越来越容易得到,平时一个叫外卖软件就可以轻松搞定最想吃的食物,太多的“方便”和“轻而易举”,使得以前做梦都盼望的东西唾手可得,平时都和过年没两样了。年味自此变淡。
说不清这到底是好是坏。
也许,年味是小孩的专属奢侈品,又是大人的专属回忆品。
只有在一个人生儿育女后拉着自己的孩子,让他(她)体验年味的时候回想起自己的过去,自己的童年,年味才会再现。
过年,未婚的青年面对的是亲戚的催促,家人的唠叨,房子车子男女朋友加诸其身,压力远胜过年本身。更多的是逃避。已婚的忙着带孩子,男人忙着挣钱养家,女人一整天围着孩子转,怕饿着冻着,哪有闲工夫品尝什么年味。年龄大些的只有沧海桑田的对于岁月的慨叹,唯独年幼年小的盼望着自己长大像大人那样——多么幼稚又纯真的盼
对于成年人来说,年味更多的是追思往昔,对于孩子们来说,年味是他们既享受着又不懂的词语。
等我以后成家生子,我和我未来的老公牵着孩子的手,随孩子一起,或许会再次品尝年味吧。
2017级
国际政治
房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