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辛丑牛年的来临,传统新年的味道和气息,也渐渐浓郁起来。过年,对于每一个华夏子孙来说,意味深远,是早已渗透进骨髓里的文化,是乡愁,更是亲情的温暖与慰藉。
过年对于我,总会有许多的记忆与感触,在不同的年龄段里,这种记忆和感触也是不同的。九岁之前的每一个春节都是幸福而简单的。过年,对于那时的我来说,简直就是一个被追逐的梦想。
看着大人们为过年的种种琐事忙碌着,我心中对年的期盼,也在一点点的升温。跟每个孩子一样,那时候过年的关键词就是,穿新衣,换新鞋,吃好东西,跟着爸妈逛土山,看西洋景。
显然,在童年时代的每一个春节的记忆里,都塞满了母亲忙碌的身影;而每一个春节里的每一个细节,连同我周身的新春气象,都是母亲精心走心的作品。于是,春节对于我来说,是充满了妈妈味的年。妈妈是个能干的主妇,动手能力强,又有些文化,家务种种,打理得干净利落,井井有条。
刚刚进入腊月,妈妈就开始打扫屋子,整理和美化房间,室内室外,旮旮旯旯,都要清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还会别出心裁,买上几朵蜡花,几张年画,再请人写幅对联,把不大的房间布置得雅致而新颖,充满了喜庆与温馨的气氛。
妈妈对灶王财神之类的年画素来没有兴趣,而喜欢那些有时代气息,风格清新的新式年画。记得我刚上小学的那个春节,家里迎门的墙壁上,贴了一幅四条屏,画面内容是一群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姑娘们,分别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里劳作嬉戏的场景。印象最深的是夏季的那幅:一片碧绿的稻田里,姑娘们挽着裤腿赤着脚,正争先恐后地进行着插秧比赛。
最前面的那个姑娘,一只手拎起一把秧苗,同时扬起另一只手,擦拭着额头上的汗水,脸庞俊秀,笑容灿烂,她手里的那把嫩绿色的秧苗,滴答着水珠,落在脚下的水田里,溅起一片浅浅的水花。画面的感染力之强,令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记得当时表哥对这幅画还挺有异议的。他说其他都还不错,就是夏季的那张,看上去不雅,大姑娘家家的,赤着脚丫子成什么样子!
妈妈不以为然,笑笑说,都什么年代了,你年纪轻轻的,怎么比我的思想还守旧啊!
更早时家里还挂过一张名为《鸡蛋换黄牛》的年画,也是四条屏,却是连环画形式的。每幅屏又分成三个画面,四幅共十二个小画面。每个画面下都有文字注解,讲述的是一位勤劳智慧的农家女,靠养鸡积累财富,由小到大,由少积多,最后换回一头大黄牛的故事。
小小年画,寓意丰富,艺术与内容的健美,有机的融合在了一起,不经意间,我的审美意识得到了开蒙,至今回想起来,那一张张色彩亮丽,画面生动的年画,仍在脑海里清晰浮现。
对妈妈来说,在所有过年的准备工作中,女儿的新年新行头,是每年的重中之重。不管日子有多艰难,对这一项,妈妈不会有丝毫的马虎或省略。
衣服鞋子都是提前很久做得的,布料和图案别致新颖,颜色搭配更是不落俗套,穿出去,很少与小伙伴们撞衫,这在当时物资匮乏,花色品种单一的年代,实属不易。我有时会想,给女儿选择布料和确定服饰的过程,也是对妈妈审美风格和品味一再的考量吧。
那时的新鞋,通常是红灯芯绒布面、方口带袢的。做鞋是针线活中,最费功夫的,首先要打袼褙做鞋底,这项工序一般在春天或秋天就开始了,因为袼褙的晾晒需要强烈的阳光,不然,短时间内晒不干,就会影响袼褙的挺括度。
然后是衲鞋底,做鞋帮,千针万线中,倾注了妈妈对女儿多少的怜爱。那个年代方口带袢鞋并不太普遍,多数人还穿着老式尖口鞋呢,但在我的记忆里,妈妈从没有让我穿过那种老款的鞋。
除了衣服鞋袜,一定还会有两条长长的红绸子或绿绸子,那是用来扎头发做蝴蝶结的。虽然小时候我的发质不太好,细而发黄,但妈妈还是舍不得给我剪掉,更是不嫌麻烦地每天变着花样的给我梳头。通常是先梳成细细长长的两根发辫,然后再以不同的形状盘在头部的左右两侧,最后用绸子系成蝴蝶结,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公主模样,就这样被妈妈隆重推出了。
过年是个系统工程,吃的喝的,穿的戴的,走亲访友,招待亲朋,所有的一切,妈妈都会安排得妥妥贴贴。
我记忆中妈妈做的馒头和花榚,个个都象艺术品,好看更好吃。馒头出锅了,白且松软,这时妈妈又要进行最后一道工序了,就是用筷子头沾一点色料,在馒头上印六个小红点,形成一个小小的图案,如画龙点睛一般,妈妈告诉我,这个叫点馍馍花。
作为装饰,我的眉心也常常被妈妈点上红点,也是梳洗穿戴后的最后一道程序。有时,梳洗后我急着出去玩,刚跑了两步,又被妈妈叫住说,看你这小丫头慌慌的,还没点馍馍花呢!
许多年以后,我知道了世界上有个叫印度的国家,知道了这个国家的女人眉心里,也点着跟我小时候一样的“馍馍花”。但我一直不知道妈妈是因为模仿人家,还是无师自通。
类似这样的问题还很多,可惜都永远不会得到答案了,因为母亲在我九岁时,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没有母亲的岁月里,忙年一度成为很辛苦的事情。也许是因为妈妈太能干了,爸爸的生活能力则明显的不足。而在妈妈离去后,这种不足则成为一种痛苦与折磨,每当做饭或做家务时,爸爸便会显得十分沮丧,甚至由不知所措到急赤白眼。
这种负面情绪还常常殃及到我,那时看到爸爸做事我总会怯怯的立在一边,等候着他的吩咐,又怕不知何时便会遭来他的训斥。好在我身上遗传了妈妈的基因,很快就学会并适应了这一切,从十一、二岁起,便成了家里的主妇,每到春节来临,也会象妈妈当年一样,成了家中最忙最累的那个人。这一忙,竟然忙过了几十个春节。
现在,人们的理念改变了,生活节奏加快了,忙年的程序简化了,没有了手工制作的过程,浓浓的年味儿,也成为了一种奢侈的怀想。
往事如烟,往事亦并不如烟。鼠去牛来又一年,我的心再次被莫名地牵动。亲恩难忘,父母的爱,在生命中的每一个年节里,将始终持续着,关照着我的心灵,温暖着我每一天的平常时光。
【文字之光专题】秉持“为好文找读者、为读者找好文”的价值理念,目前不接受投稿。
【金色梧桐】是其优选专题,欢迎投稿荐稿。
主编韩涵微语携全体编委人员恭候你带着优秀的文字找到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