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日月:连载112】
(接上文,王夫人是木头皇帝朱由校,林黛玉身份揭秘)
在“四颗珠子”中,我们讨论过崇祯四子,太子和永王是“白首双星”,活到白头了。前文说万历帝右脚有严重足疾,史书没记载,外人不知道,提出过太子、永王作为《红楼梦》第一作者的可能性。如果红楼作者是太子或永王这样的皇子,那么“考”字就用的再合适不过了。而且显然就是作者故意用“考”字,是对先父崇祯之称!
对这一点我不下任何结论,只作为一种可能性提出,即《红楼梦》的第一作者是崇祯皇子的可能性。写的是作者“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即明末这段“末世”的故事,既是家事,也是国事。“朝代年纪”、“地舆邦国”不是“失落无考”,而是不敢直写,因为极其敏感,和满清史无前例的文字狱,“故将真事隐去”。
“不知过了几世几劫”,才有化名为“情僧”等人,抄录、改名。又有化名为“曹雪芹”之人,“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还有化名为“脂砚斋”等人,“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第一回,在甄士隐梦见僧道携玉投胎之后,抱着英莲在街前又遇僧道。道人对那僧说道:“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罢。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甲戌眉批:佛以世谓“劫”,凡三十年为一世。三劫者,想以九十春光寓言也。】
一劫三十年,三劫九十年。“过了几世几劫”,又被抄录、增删,所以“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时,康熙时的甲戌年、乾隆时的甲戌年都没问题。
而且在脂批中大量使用甲子纪年,而不用“康熙”、“乾隆”年号,说明什么?说明执笔人不奉满清为正朔!不承认清朝皇帝的年号!
这种情况不只是明末遗民在清初时大量使用,以前很多,是文人最后的倔强。比如南宋亡国之后,著名爱国词人刘辰翁,不仕蒙元,潜心著作,拒不使用元朝年号,全用甲子纪年,谁都知道:拒不承认蒙元。还有《清史稿》,赵尔巽是典型的清末遗民,采用清朝的帝号和干支纪年,不用民国年号。比如《清史稿》校刻记:“甲寅年始设清史馆”,“庚申,初稿略备”,“丙寅秋,重加修正”,就是不用民国年号。文人心里那点小九九,谁还不明白:很明显不奉民国为正朔。
如亲历的作者是崇祯皇子,则“此系身前身后事”,因天塌了,自喻为“补天”之石、无材“补天”也才够格,“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也才符合。否则,其他不要说江南文人,即便朱明宗室之人,敢说自己是“补天”石?有什么好“自怨”的?为什么会“惭愧”?有“补天”责任吗?有“补天”义务吗?在皇帝是“天子”的时代,“天”是谁都可以补的吗?这个明显逻辑,能将红楼作者的范围缩小到比较明确的一小部分人身上。
所以,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不能轻易排除这个可能性。
这个“考”字,留给喜欢钻研的红友,可作为一个可能的线索,进一步去深耕、求证。我只抛砖引玉,毕竟我只是个程序猿嘛。
8.1.7 安排规律
前文讨论过《红楼梦》不是影射故事,不是一一对应,父子不一定还是父子,夫妻也不见得还是夫妻,正面的夫妻关系,在反面可能是敌人、兄弟、甚至父子。《红楼梦》中反映历史,如果儿子还是儿子,孙辈还是孙辈,那作者手法就太平庸了,会被人一眼看出,逃不过满清文字狱。
仅从《红楼梦》中皇帝几乎都是女人,是儿媳、女儿这一点,就能看出作者构思不凡。而且打乱辈分,变一为二,安插设计到宁国府、荣国府两个府中,也暗含明朝的两京制,看得出作者构思极尽其巧。
把在位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祖孙两人,嘉靖、万历,在宁荣两府分别安排一个,作为两府的首要人物,而且都长期不上朝,不管家事。然后把朱载坖、朱常洛两个淫丧的皇帝,作为儿媳,放在宁府,设计一个特点:淫。像柳湘莲说宁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
再把朱由校、朱由检兄弟,放在荣府作为下两代儿媳,便是王夫人和林黛玉,贾母指定黛玉配宝玉很明确。这一支是朱明皇家正支,就是大宗,所以王夫人的配偶是贾“政”,《说文》:“政,正也”,文字辈,左边是“正”,表示正宗。其兄贾“赦”,文字辈,左边是“赤”,摆明了是“朱”。宝玉这辈儿,其兄贾“珠”,玉字辈,还是“朱”。所以荣国府这两辈的老大,作者都写明了是“朱”!
《红楼梦》一开始就写贾珠亡了,是“朱”亡了,继承者是贾蘭,满清的顺治小福临,衔接的天衣无缝!其母正好安插著名的寡妇孝庄,这构思,巧绝!
亡朱的这一辈,或者说主角宝玉的这一辈,宁荣两府的老大取名贾珍、贾珠,珍珠,即“真朱”。宝玉说的奇怪药方,“为君”的药,便是珍珠,凤姐特意说薛蟠来寻珍珠。《红楼梦》中一直强调:“假作真”、“真亦假”,“不论真假”,“好歹真假”,“便知真假”,“贾宝玉”、“甄宝玉”,“贾府”、“甄家”,都说的是这个“真朱”的“朱”家。所以作者写的其实非常明白。
未完,连载【红楼日月】
(点击正文前的头像或账号名,进入连载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