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的上班,工作还没有进入正轨。
昨天下午,闲暇之际想起了去年十月份曾答应过的同县同年同队入伍的老战友叶云峰,何刚的承诺,过年回家时聚聚。我们是八三年十月消防划归武警后上海消防第一次来安徽招的兵。自八七年底我送他们在上海新客站退伍离别后,一直沒有联系。只有一次,我在八九年二月退伍后,在县医院,何刚的老婆生孩子,我到医院照顾我的堂舅哥,他的腿骨折了,和何刚见了一面。
疫情结束后的二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我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他说他是叶柒伍,问我可记得。当然记得。问他是怎么找到我时,他说:他辗转问过很多人才得到我的电话号码,把我感动得稀里哗啦。
后开了视频,一眼看到他,觉得他的面相比实际年龄苍老了许多,我问他这么多年是怎么混过来的,他对我报喜不报忧,说他在交警大队看门,儿子在上海消防,女儿在南京,大学毕业后都己结婚生子,並且在上海,南京都有了自己的房子即家。
随后他给我发来了一个链接“老东昌一新铜山,二0二二年十一月十六日举办的“非凡百年路,奋进新征”的百年庆典活动,活动邀请了他们父子俩参加,原来他的儿子入伍后也来到了东昌中队的后身,铜山消防救援站。我为他们父子送上了最真诚的祝福。
去年十月,他们组织了一次入伍四十年,重温战友情的活动。叶云峰邀请我参加,可我的工作没人替代婉拒了。看到他发过来的视频,使我又回到了四十年前的青春岁月。消防战士们给他们进行了消防表演,热情地招待他们,他们又一次回到了第二故乡的家。这次,我和何刚在视频中又见面了,说过年回家团聚。可是短短的几天年假,还没办完该办的事情就结束了,又开始搬砖了。
打给叶云峰的视频通话,他说他现在在外面骑电动车,等会再打就挂了。一小时后,他给我打来了语音通话:说他现在在上海儿子那里。工作呢?己经退休了。退休工资几何?现在还不知道。还想不想再找点事做,
想,但年龄大了,又沒多少文化,没人要。
我安慰他说,你的一对儿女都有出息了,可以安享晚年了。
问他退伍后都干了些什么?这时他的话匣子算是彻底打开了。
先做了几年村民兵营长(每年的工资只有可怜的二,三百元。林场场长。我父亲一次买树去过那里,他曾问过我的情况,父亲回来对我说了他的状况。后到县城一家饭店帮忙采买。因饭店距交警大队很近,交警大队里有几个和他一起退伍的战友,就把地夫妻俩介绍进了交警大队看门,老婆搞卫生。
问他是十二小时还是二十四小时时,说二十四小时。他们夫妻俩要搞整个交警大队里里外外的卫生,並且每天还要用蜂窝煤炉烧开水,不仅给大队里的人喝,还要给巡逻中队的人喝。一百多瓶井水,烧好后还要送到各个办公室,上下楼梯他都要提着八个开水瓶,並且工资还很低。
两个孩子读书,战友们把发下来穿不完的衣服和鞋子都送给他。女儿是八八年的,儿子是九O年的。在孩子读小学五年级后把他们从大山里接到县城读书。当时交警大队给了他们家三间房子居住,很感激。在女儿,儿子读初中时每天早上只给一元钱,怕他们弄丢了,吃不上午饭。高中时才每周一次给五元。
他说他就是吃了沒人好好读书的苦,狠心把女儿,儿子盘出来。直到二O0八年他的工资才只有四百二十元。一个人干着二个人的活,每晚睡觉的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晚上事故中队和巡逻的回来要水喝。开门,关门。这样他们夫妻俩一直坚持了下来,给了他一个辅警的编制。听到这里,我说:现在好了,儿子女儿都争气,吃的苦也值得。我说要将你的故事写出来,激励更多的年青人努力学习。他说好。
说真的,在上海时,我和他的关系不是特别好。他知道自身的不足,勤勤恳恳工作,脏活,累活一个人干,入党,提副班长,他本身的业务技能又不是特别好。
在东昌消防队,和我关系好的是浙江义乌籍的吴雄伟,江山籍的司机郑培华,遂昌籍的刘观洪以及江苏南通籍的顾国富。这些年也很少联系,你们过得好吗?好想有时间我们聚一聚。
退伍后,我就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父母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儿子的爸爸。九二年初在我走投无路时,想起了浙江义乌同年退伍的刘国强,在新客站我们互留了地址,他比我迟一年入伍,在八六年底我到新兵团给带兵的送工资伙食费时认识的,晚上和吴雄伟三人一起吃了饭。到义乌后,刘国强带我见到了已转业回义乌佛南派出所当片警的吴雄伟。吴雄伟当即骑着警用侧三轮带我到他辖区最好的乡镇企业一义乌绒化厂,找了份化工仓库仓管的工作。可是好景不长绒化厂在九六年停产了。
九七年元宵节前,吴雄伟又打电话给我在浙江梦娜袜业,干了一年消防队长。过年回家请假时,总经理告诉我:明年不要来了,你老婆还可以继续做,她在包装车间。就这样,我们离开了浙江义乌。
虽说我经历了许多坎坷,但每次都赶上了机遇,虽然都无功而返,但我经历了,已无遗憾。西部大开发,我们夫妻俩离开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父亲己过世和在读小学的孩子到青海西宁开了间蛋糕房,一年之后,孩子读书遇到问题加之蛋糕房生意每况愈下回家陪读了。做了几年真正的农民。
二O一一年夏,孩子高考后不再愿意读书,就和几个同学结伴到江苏昆山打工。孩子不读书窝在家里是死路一条。于是在一二年仲夏,我们背着简单的行李,乘着绿皮车,踏上了南下之路,来到了世界工厂一广东东莞这片热土,开启了从零开始的打工生活。
未完待续
二O二四年二月二十六日于广东省东莞市缘美灯饰有限公司
郑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