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一书中有讲到这么一个案例:
一对恋人,双方都是交际不错的人,都很爱对方,但两人在一起会变得无话可说。很多沟通会通过朋友传达。他们努力想改变,但不行。在一起很辛苦,但分开更痛苦。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在外面无话不说,反而回到家里就不可以了?
武志红老师给出的回答是:
关系越疏远,越不需要交流内心的隐私。这时我们谈的多是什么吃喝玩乐,都是比较表面的交流,不需要内心的交流。然而,在亲密关系中,这些表面的交流失去了意义,必须交流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这时我们的关系就停滞不前了,这可能意味着,我们惧怕暴露内心,我们的外向可能是假的,肤浅的,一旦面对深层的问题,我们就变得极其内向了···
看到这段文字,让我有一种拨开了迷雾的感觉。
很久以来我都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可以轻松的和陌生人搭话聊天,和一些人谈天说地,但就是难以与他们建立亲密关系?
惧怕暴露内心。我想原因可能是:骨子里有着很深的自卑感,或者是怕暴露内心带来的是伤害。
因为自卑,而不敢暴露内心,我想对于这点我是有发言权的。长久以来,我都能感觉到内心的自卑,这应该是和我在打击式教育的环境中长大有关。
关于小时候,我印象深刻的一些片段是这样的:
一件事没做好,我低着头,默不作声,此时妈妈说:“你不对,你真不行···”听到这些,我眼眶一下子就红了,眼泪止不住的流下来。妈妈在一旁恨铁不成钢。
有太多时候都是这样的,没得到母亲的认可,都会难受的哭出来。其他人于我就没有这样的威力。他人的批评指责,即使会让我难过,但也不会到想哭的程度。
现在我明白到,那些话语对我有那么大的杀伤力,是因为我内心拒绝自己在母亲心中“不行”的形象,我太渴望得到母亲的认可了。
母亲的打击式教育,让我常常在一件事还没开始时,就陷入自我怀疑中。与人交往,也是不敢过多的袒露内心,怕自己的“无能”暴露给他人知道了。
这是个恶性循环。越在乎他人的看法,越缺少对自我的肯定,就越是封闭自己,越让自己走向糟糕的路途上。
好在,这一切在这两年都有了改变。认知提高,力量增强的自己,会比以前更客观的看待自己了。
就在前段时间,自己和母亲说了好多之前没说过的心里话,“妈妈,你能不能不要总是打击我们,你能不能多相信下我们,你一句简单的“你不行”会让我难过好久,你的这些打击没能帮助我把事情做好,反而让我很自卑···”
只是想起一些片段,说着这么些话,就让我泣不成声了。母亲站在一旁表现出了难以置信,随后母亲终于放下了她强大的盔甲,像个无助的小孩一样,在听着我的哭诉。
不是想责备母亲,而是觉得母亲也是需要被“教育”,需要成长的。还有就是希望自己,在说出多年积压在心中的委屈后,能走出伤痛。
理解自己,接受自己,才能改变自己。
接受自己在很多方面做不好的事实,接受自己内心的自卑。离亲密关系是不是就可以更近一点?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内心深处的好多问题,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会被逐一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