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寒假,我再次拜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读后书中内容又一次让我的心灵得到洗礼。
尤其是在读到第6、7篇有关时间的文章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书中写道:“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观摩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课后……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 跟书籍结下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纯备教科书,那就要读专著。应当在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读及此处,我在感动之余,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之所以有差距,问题出在态度上,往往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事。一个成功的老师应该是一个会读书会思考的人,我想今后我要从繁重的教学中抬起头来,多看,多想,多实践。这样,才能有更大的进步。只有当老师的知识视野比教材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尽管我也明白“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的道理,但是我从事教育事业也将近四分之一世纪,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我也曾很爱读书,但我却只喜欢读自己喜欢的文学书籍,而对于那些其他的书籍我只是很被动的读。没有扎实的心理学、教育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所以收获甚微。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启迪着我重拾书本,重温那抹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