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读了一篇文章《如何过有松弛感的生活》,作者认为松弛感就是放下想要控制一切的欲望,松弛感的反面是控制欲。读到此,感触颇深。
「弛」字,本义为放松弓弦,它的反义即拉紧弓弦,意为「张」,此时你脑海一定会浮现弓弦的样子,紧绷的感受会很具象化,现实的例子也很多。
举两个发生在身边的事。
01
姑且给老公起个代号——F先生。
我和F先生是旅行结婚,第一站去云南,一切都安排妥当,只等起飞。剩半个小时要登机时,突然发现装着机票,手机,身份证的包不见了。
能想到我当时的心情吗?用方言说就是麻爪了。
慌乱之余,一番回忆,似乎是落在了安检口。
我在前面一路狂奔,F先生在后面迈着四平八稳的步子。
拿到包后,我才大舒一口气。反观F先生,从始至终就没有流露出紧张的神情。
我问他:“你不担心吗?”
他说:“安检处有监控,丢不了,就算真丢了,也有办法解决。”
我是个急性子,他是个慢性子,大概是性格使然,处理问题也迥然不同。很长时间以来,我都十分佩服他这种临危不乱的气场。
现在想来我当时六神无主的样子,实则是因「丢包」这事打乱了我的计划,让原本有序的事情向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面对生活中突然的意外,让我措手不及,节奏被打乱后,意味着内心失去了平衡,焦虑,不安的情绪也随之而来。
我们习惯掌控按部就班的计划,脱离轨道的计划,将需要支配有限的脑力,再次重整资源,寻找新的平衡点。
为了追求内心完美的结果,我们不断自我施压,结果变得烦躁压抑,又谈何松弛,早就没有享受生活的闲暇心情了。
02
网上流行一个词「恐辅症」,辅导孩子作业,已然成为疑难杂症了。
辅导孩子作业,出现诸如心梗发作,高血压升高,精神抑郁的例子太多了,正所谓: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
这个场景很有代入感,那种紧绷的亲子关系,交织着愤怒,失望的情绪,场面瞬间就失控了。为什么辅导作业变成了一场渡劫?
究其原因,还是控制欲在作祟,我们太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容忍不了孩子出错,理所当然地以自己的思维认知来判断孩子的学习能力。一旦孩子没能达到我们心理设定的目标,咆哮模式也就开启了。
正如文章中所写:
真正的「紧绷」,永远不是因为外界压力过大,或是自己无法调节情绪,而是因为我们想要控制的太多,无法真正「放手」,才导致我们的大脑「后台」持续被占用,不堪重负。
03
那么怎样可以拥有松弛感的生活?作者分享了三个心得:
第一,重构事物的因果线;
第二,保持心智的开放性;
第三,容许自己的出错。
简而言之,要拥有包容开放的心智,重视过程,而不被结果牵着走,卸下完美主义的包袱,接纳意外,放下执念,这样才能让生活充满弹性,心灵得到自由。
学着慢慢调整心态,多复盘自己的情绪,一点点放「松弛」。
我们经常说的张弛有度,沉浮于心,大概就是一种潇洒自如的松弛生活吧。
以上就是今天的感悟,与君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