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与朋友谈合作开厂,印象中,这个朋友的特点是凡事做了再说。有思路却没做的事,即便老婆、亲兄弟也知之甚少。
朋友北印毕业,初到深圳时,与几个北印的同学一起在一家美资厂打工,做技术活。是那种埋头干活,不大与他人搞关系的人。
如今回顾他的历程,从印刷技工开始,一步步升迁,做到公司老总。几乎印刷工厂范围的所有职位,他都做过,中间耗费的时间相当长。曾经一度,跟他学习的徒弟们、前同事,在工资收入、工厂职位超越他时,我甚至感觉他思想陈旧,有些落伍。
期间,一度听说他与人合伙开办了小型工厂,未曾在意。在当时的心目中,大家都是在高大上的港资、美资企业进进出出,对一家作坊式的微企,谁看得上呢。何况在他同学中,已有一位早在大家打工时,已接手了一家地方国企,干得风生水起,风光无限。
他的这位同学,我们一直尊称王总,是个特善言谈的人,喜欢谈论融资、做大印刷业。与他交谈时,总给人一种指点印刷业江山的感觉,特别受用。何况,他的前上司即是现在大家熟知的地产业巨头——王石,不过当初,这位王石先生并不出名。
时间过得真快,十几年光景转瞬已逝,当初的那个圈子早已四分五裂,转行的、做生意的、办公司的、也有开办印刷工厂的,不一而足,可谓百花齐放。
然而,放眼当下的现实,真正做得好且又扎实的,唯有我这位朋友。在我的印象中,只有他在打工期间经历了那么多我们看不上眼的折腾和笨拙,至于他开办企业的过程,应该也少不了笨拙与死磕。
王总一度辉煌的企业在经历一次股东分裂、撤资、供应商追款、官司不断的折腾后,已耗尽家财,一蹶不振,濒临绝境。期间,我这位朋友虽多次出钱出力,助其渡过难关,无奈大家的思路已渐行渐远,搞得我这位朋友最终心有余力不足,甚至彼此间伤了感情。
回头看,当初踏踏实实夯实基础且不改方向的一帮人,要么小有斩获,要么已经做大;中途下车,改变方向的一帮人,要么迷失,要么继续在行业间兜兜转转而收获寥寥,要么走下坡路而现状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