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进行了月考,作文考的是公开信,结果发现理补班有一半同学书信文体格式错误,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平时也对格式反复强调,为什么还是出错,仔细分析后发现讲解时学生只是听了,部分学生好像当时学会了,但并没能结合实际学以致用。针对学生月考中对书信文体掌握不太扎实的情况,我在试卷讲评课上讲解完格式后就布置了作业:给语文老师写一封信,内容可以是对我的意见建议,最近学习方面的困惑,或者其他想对我说的话。
作业收上来后,我及时批阅,欣慰的是这次学生的格式都对了。不少学生书信的内容都是自己在学习方面的瓶颈,倾诉学习上的压力,还有关于背诵方面的建议,我都在作文本上一一进行了回复。其中一个学生的信引起了我的关注。
亲爱的赵老师:
您好!
在不长时间的接触里,老师您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最初对语文这个学科的想法,并从中有有所裨益,实属收获。
一、“语文”不仅仅代表一门学科。
“处处留心皆学问”是您常说的话,每日一练笔是您践行示范的事,这些都告诉我:语文的学习不仅在课堂更在生活,语文似乎并不象征死板、枯燥乏味,它更像是生活的调味剂,甚至是伴随着每个国人一生的学问。
二、一个积累本开启语文的学习。
语文看起来是每个中国人都会的,似乎可以不怎么学就可以拿高分,很多人按时完成作业已很难,更别说积累本。但是 ,您一开始就要求我们有的积累本,现在已经“爱不释手”。考试之后的试卷改错,不愿意放过任何知识点,粘贴原题、认真改错……都变成了一项必完成的任务。积累本也会摘抄平时做题中遇到的喜欢的句子,一个积累本,让我真正开始学语文,也发现语文不仅有的学而且必须学好。
三、开始以真对待语文作业。
很多人认为语文相对其他理科科目来说,不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来钻研,从前我也如此认为。现在,我有时可以在一个晚自习写语文作业(并不是因为作业多),我会细细品味题目考查的知识点,会翻一轮复习大册子追踪其模板,总结其方法。我发现了语文的另一个面孔:有趣且耐人寻味。
这三点已让我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有了方向,使我受益匪浅,足矣。
此致
敬礼
您的学生:胡蝶 2019年11月21日
看了后很欣慰:两个多月的相处,能改变学生对语文学科认识,对语文学习的重视,这让我多少有了点存在感。但又觉得很惭愧:我做的毕竟太少,自己还有很多欠缺。
想起了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的那句喜欢的话:“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我们就是那棵树,那朵云,那一个灵魂,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摇动学生潜在的对知识渴求,推动学生理性认识自我和世界,用自己真诚无私的灵魂唤醒他们渴望走向未来的灵魂。
如此,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