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事同盟 说茶 《不难糊涂 普洱茶道》一
茶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道微观缩影,是国人向往自然精神哲学的调理与表达,蕴含深层次的哲学原理,在品茶间淡泊心性,追求人生的怡情。那是一种世外精神情愫的飘荡,伴随着一系列的观品与实际体验。所谓的"道",泛指一种自然规律的运行。而"茶道"远未有这样的气场与能量,它只是情趣审美的一场鉴别雅事。
茶道与文化的兴盛有着密切的渊源与连贯。茶道,乃文化生活中兴物质繁荣的“附属产品”,倘若大家都饿着肚子哪有心情玩这个体面?唐宋二代是中国文化史的巅峰时代,茶事也由解渴之需上升到精神层面的关怀释然。中国茶道由唐兴起,至两宋时期已达茶文化史上的巅峰。
两宋茶事文化的兴起,根其原因是宋朝皇帝带头领队,在艺术茶事文化的浩瀚海洋中痴迷地畅游。尤其是宋徽宗,这位丹青皇家牛人应算得是世界史上的第一号权力文青,历史对他的评价有失公允。老拿皇帝身份论事,说他皇帝干得很失败,玩兴太大,写字画画弄得亡国。但想亡国?可不是凭一己之力能完成的。
宋徽宗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影响极其深远。现今茶台上的小杯盏碗都留着宋的影子。单一针对茶的见地及境界来论之,应在陆羽之上。文采也比陆羽好上许多。宋徽宗所著的《大观茶论》为几百年后的普洱茶制作起到了理论支撑。宋之后,茶叶加工的制作多半来源于此书的启迪。
宋徽宗应算得是中国文艺中兴时期的达芬奇。他创立了"中国第一所皇家美术学院",他任院长谦教授。连《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都是他的学生,算得是中国传统审美界的泰斗鼻祖,相当的了不起。然而,却是倡文不倡武,毕竟太斯文得过于体统,直至亡国也本性不改。北宋如此,南宋也是如此。
也许,丹青深处知善柔,心性平和未知恶。厌弃武力和暴力,是北南两宋宗室的软肋。害怕打仗乃是文艺皇帝的通病。倒也犯不着去为中国历史上丹青史艳的时代去遗憾,世间万事万物总是受无常之咒所轮卷,任何事物皆自有其命数。中国历史上最美最富庶的封建王朝为两宋时代,也是中国文艺极为兴盛的时期。
茶道,并非只为茶而兴,应是一个空间自在抒情的房舍。空间的一种审美布局,摆设的家具务求匠心独具,茶器陶瓷等器皿,样样都精致优雅。书法亦是不可少的一帘雅集,衬之于心境适景的茶舍当中。
宋代,是书法艺术发展的巅峰时期。两宋之后的书法艺术渐弱不可比肩。例如宋太宗、宋徽宗、宋高宗都是丹青墨迹大家,以及臣子们,米芾、黄庭坚、苏东坡、武将岳飞等。就连著名的历史名牌汉奸秦桧,大牌奸相蔡京,书法也相当了不得。宋代的茶道事宜表现过程,尽显空间与茶事器皿的悠然之美。更深沉的含义却是精神上的延伸,务求平静的“简素悟道”的雅态。
日本的茶道应是在这一时期由宋传入日本。不过,这里却有佛教文化的背景,,是在中国浙江学习的出家人将茶道引入日本的。日本茶道的传播与道元和尚有极大的缘系,他是日本茶道的先祖。它更多的本意不在于品茶,而属“禅事”。加上岛国的“忧伤文化”一番折腾融合,内容愈加繁多和空寂聊长。所以,日本茶道便过于形式,在礼仪中折腾老半天也喝不上一口。最后却把茶叶给磨碎,即“抹茶道”。抹茶,乃唐朝形成的茶事风范。整个过程并没有品茶的目的性。日本茶道现今的仅是“一种观想的禅意形式”。即便如此,还是能从日本茶道里看到一丝宋代茶道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