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我是个禁不起批评的人,现在,我依然不太禁得起批评,所以写下这篇文,强化我的思想。之前听成甲的《如何打通职场成长的任督二脉》,对里面提及的其中一脉很有启发,他提到:
普遍人有一个不自知的思维——习惯性防卫。它很大程度地阻碍我们的成长,尤其是职场上的进步。
一. 什么是习惯性防卫?
举个例子,当我们在复查部门销售数据表时,发现同事的表格有几处错误,你会想,这人怎么那么粗心大意啊,没有核查过就发出来,我们可能都会这样想。可如果是自己出的错呢,我们很可能会说,因为那天我家突发了点事导致心神不灵,因为我在做表格的时候不断有同事找我解决问题,因为电脑突然崩溃了表格数据恢复有误,等等。这就是习惯性防卫,问题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会习惯把这个问题归因于外部,可同样问题发生在别人身上,我们就习惯归因于这个人本身。这就是心理学中常见的一个理论叫基本归因偏差。当外部的观点、外部的问题和我们自身的做法不一致的时候,我们总会认为我们没有问题,而是外部的世界有问题。这显然对个人成长非常不利。
二. 如何破解习惯性防卫?
破解方法是:区分我和我的观点或我的行为(我≠我的观点/行为)。用两个职场中的场景说明:
1.
开会讨论时,a君表达了自己的观点,b君说这观点太偏激了,a君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我的观点怎么就偏激了?你才偏激呢,你根本不懂。a君此时就受到习惯性防卫的影响,把我的观点和我混淆了,b君的本意是说观点偏激,并不是说a君偏激,而a君把b君对观点的质疑捆绑到对自己的质疑上,所以引起个人情绪的本能反弹。
如果这时能提醒自己:我的观点≠我,相信整件事情会往好的方面发展。在讨论过程中,观点肯定会有碰撞,这些碰撞的火花恰巧就能成为我们改善和进步的养分,当别人提出不同的想法或者质疑的时候,其实就是我们成长的力量,别人是针对我的观点而不是我,提醒自己这是对事不是对人。试想,如果a君能主动问b君认为哪个地方偏激?他的观点是什么?一起融合讨论,相信这个会议能有不错的进度和效果。
2.
老板叫a君做一份新办公室的装修布局方案,a君2天后如期提交,老板说,你这个方案是垃圾,没用对脑子。a君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委屈、怨气瞬间积累,你说我是垃圾?时间那么紧,场地那么大,请设计师的经费又那么少,况且我之前也没接触过这类任务,怎么那么坑我?看,本能的习惯性防卫又出现了,老板是针对你的方案而不是说你是垃圾。
提醒自己:我的方案≠我,从方案本身的质量来看,可能真的未达到老板预期。于是a君可以进而多询问老板对哪部分不满意,一些关键问题诸如整体风格、大致布局的预想等深入咨询寻求指导,再来改进,明确下次提交的时间。你的积极主动,实际上是帮助自己完成得更好,如果意气用事,情绪反弹给老板,后果只能是你的职场重要性越来越低。
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能够在方方面面帮助你消除冲突的状态,而变成建设性改进的方向。
三. 获取成长动力
“乔布斯在生前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他说,我特别喜欢和聪明人在一起工作,因为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事实上是聪明的人没有尊严吗?不是,是聪明人知道尊严不是在别人驳倒自己问题的时候反驳,去维护自己的面子,真正的尊严是知道怎么样改进,让自己做得更好,更睿智地面对质疑。而大多数人,所谓乔布斯嘴中那些不聪明的人,一遇到质疑就激起自己的所谓的尊严,其实只是一个不合理性,只是自己和自己的观点所绑定,自己内心的不自信。”
在职场内浸泡,盲目将自身捆绑到事情上是危险的,因为事情(如上述提到的观点、方案)不能永远代表我们,你前年的表现不能代表你今年的表现更加不能代表现在的你。认清我≠我的观点/行为,会让我们更好的与外部构建畅通的连接,获取成长的动力,成为禁得起批评的人。共勉。